作者:唐先武 李潇帆 梁景创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6/2/29 11:12:13
选择字号:
记谭述森院士:牵手北斗遨天穹

 

本报记者 唐先武 通讯员 李潇帆 梁景创

2月1日,15时29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我国成功发射第5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也是第21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系统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

消息传来,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开拓者和建设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某卫星导航定位总站高级工程师谭述森欣慰地笑了。

“我的‘星龄’才20多岁,我还很年轻”

1994年,国家做出重大决策:研制发展中国独立自主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就是那一年,52岁的谭述森毅然离开了奋斗29载的测绘战线,投身到北斗事业。

谭述森和十几名专家,挤在一间不足20平米的铁皮屋里开干。这一干,就是22年。

频率轨位资源是不可再生空间战略资源。北斗建设之初,卫星导航大国已占据优质频率资源。谭述森创造性提出的卫星导航信号兼容性评估准则,证明了北斗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频率可以重叠,赢得了频率共用的“世界共识”。多年来,他带领频率协调团队与几十个国家数百次协调会谈,使北斗导航频率占有量实现了从无到有,并跃居世界前列。

北斗问天,国之夙愿。谭述森带领团队携手各界科研人员建成了北斗一代,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建成的北斗二代系统形成了亚太地区服务能力,不再受制于人。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已进入北斗产业时代。北斗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气象水文、交通运输、森林防火、电网运行等几十个重要领域,在应急处突、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的北斗,正在成为世界的北斗。大地测量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说,作为北斗系统主要开拓者和建设者的谭述森,无疑是北斗事业的最大贡献者之一。

今年1月30日,谭述森74周岁的生日,同事们问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说:“我的‘星龄’才20多岁。我要在有生之年使北斗性能更好,让北斗覆盖空间满足更多需要,把北斗位置报告功能扩展至全球,使人们在世界任何角落都能享受北斗特有的便利,解除‘失联’的痛苦。”

奋进在2020目标道路上

北斗一代系统建设阶段,谭述森创造性提出了集定位、通信和授时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工程技术方案,丰富拓展了世界卫星导航理论实践。

北斗二代系统总体方案论证时,谭述森提出的集“定位报告”与“连续导航”两种技术体制于一体的总体架构,同时解决了“我在哪儿”和“你在哪儿”的问题。北斗所独有的有源定位和短信服务,超越了常规卫星导航的发展思路,开辟了国际卫星导航新的发展方向。

在北斗向2020年覆盖全球这一目标奋力前进的路上,谭述森提出了以亚太地区为重点服务区的全球系统星座框架、星间星地一体化融合式自主导航运行模式、近地空间与高空间导航一体化服务等思想,为北斗全球系统研制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说:“有源与无源两种体制的结合,是中国北斗的最大特色和亮点,也是中国北斗的优势所在,体现了中国人的创新智慧和对世界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的卓越贡献。”

不能破的“三不”原则

记者面前的谭述森,花白头发,智慧谈吐。身边的人描述和他的交往:用手正一正老花镜,然后静静地听,认真地记,时不时与你沟通;送审的学术论文或设计报告,每页空白处都会写满修改意见,或附上几页纸,小到文字修改、观点引用,大到研究方向、结构调整,都会详细标注。

“‘自己不懂的成果鉴定会坚决不参加,核心观点、主要内容不是自己提出和撰写的论文坚决不署名,没有达到项目指标要求的评审坚决不通过’,谭院士这‘三不’原则,这么多年一直没破,谁也都不能破。”熟悉谭述森的人如是说。

2009年底,谭述森带队评审北斗应用系统用户机设备研制方案。某单位方案中一些内容没有达到项目要求。有人说这个单位是我国卫星导航研究拳头力量,实力雄厚,没有问题。“既然是评审,就必须以会议上报材料为评审依据。”谭述森坚持投了反对票。

2010年,总站组织星地对接试验总结会。在测试卫星链路时延时,发现测试结果与理论结果差5纳秒,且多次复测仍找不到原因。考虑到对卫星正常运行影响不大,便未深究。“航天工程,任何瑕疵都不能放过。”谭述森发现后立即中止总结,明确要求解决问题后再开总结会。

在谭述森的带领下,该单位涌现出10多位学科专家、20多名技术带头人和200多名技术骨干;攻克50多项核心关键技术、40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近300项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