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陈胜伟 霍婷婷 记者 温才妃
下课铃声一响,不少班级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拿出手机刷新朋友圈,不时还会有女生发出尖叫声“郑元畅好帅啊!”“朱亚文现在在哪里拍戏?我要过去围观!”“现在在西径食堂二楼拍,我们快去”……
近日,一部电视剧在浙江农林大学取景拍摄,听说郑元畅、朱亚文等明星到校内拍戏,很多学生的朋友圈也被明星的照片刷屏了。
几乎与此同时,军事评论家、少将张召忠日前也应邀来到浙江农林大学演讲。张召忠不仅与大学生们面对面谈爱国,还回答了学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近三个小时的交流,吸引了数千军事粉、“局座”粉的追捧。
一时间,围绕青年大学生应不应该追星的话题,浙江农林大学的师生们分成了支持派和反对派。那么大学生该不该追星呢?该如何追星呢?
不应该过度关注
在浙江农林大学贴吧、朋友圈等网络平台上,一些学生纷纷发帖,他们很直接地表达了反对大学生追星的声音。在他们看来,学校里经常会举办一些学术研讨会,请的也都是学术领域的名家,但很少会有同学主动去学术会议上“追星”,反而对于一些娱乐明星“一哄而上”,这样的现象不应该出现在大学里。
对此,该校大四学生陈际光深有感触。在交谈中,他说自己的一个同学就很喜欢郑元畅,每天去剧组拍摄的地方等好几个小时,为的就是能看明星一眼——如果看到了明星,心情会好一点儿,有的时候看不到明星,情绪会很低落。“这样做实在是有些疯狂,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钻研上,应该有更高尚的追求。”陈际光颇有些无奈地说。
该校茶文化学院的大二学生梁霜也认为,明星其实跟普通人没什么差别,根本就没有必要把娱乐明星捧得那么高。“其实,有一些明星的文化涵养、道德素质还没有普通人高,把这些明星当成自己的榜样、希望是不可取的,也很容易使自己误入歧途。”梁霜说。
偶像能让我变成更好的人
面对大家的质疑,不少同学也站出来,表示他们追星并不是盲目的,因为他们能从明星的身上看到更好的自己,不仅只有像张召忠这样的名人能够给学生带来正能量,为学生指引人生的方向,偶像明星也一样可以给他们带来力量。
该校文化学院大二学生黄春蝉说:“看到那么多同学‘疯狂’地追星,我还是能理解的。”事实上,黄春蝉也有自己喜欢的明星,这位明星和他一样,也还是一个大学生,但他从不会因为工作而耽误了学习,每天都会抽出两小时的时间学习。虽然是“95后”,但是不矫情、能吃苦,是黄春蝉学习的榜样。“每次我静不下心来学习的时候,我都会想到他,是他给了我学习的动力。”
大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明星,平时最多在电视、电脑上看到他们的新闻,当他们真正接触到生活中的明星,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对此,茶文化专业的学生罗玉有所体会,她说,明星的一些不经意的小举动会感染到你,比方说他们拍戏时都很有礼貌,很大方地给粉丝签名,这些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偶像能给我很多力量,让我更加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偶像能让我变成更好的人。”
关键是要理智追星
听说很多学生在争议大学生追星好不好,浙江农林大学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刘蕾蕾表示,现在大学生都是“90后”“00后”的年轻人,他们把娱乐明星、科学伟人当作偶像是很正常的,但是要把握好一个“度”,要在不影响自己的生活、学习的基础上理性追星。这样的追星才是健康的。事实上,在很多时候,偶像是能起到积极作用,给予迷茫中的大学生以引导的。
“一些人之所以会成为青年人的偶像,是在某个方面、某些领域取得了成就,受到尊敬甚至崇拜,才受到青年人喜欢。所以,只要正确引导,追星同样也是一件非常正能量的事情。”刘蕾蕾补充说。
从事校园文化管理和研究的教师冯晓燕对此表示肯定。她说,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作为掌握较多知识的大学生,他们一方面在引领风尚和文化潮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具备多种素质,“他们在校期间要使自己的文化结构更加全面,也多少要了解和学习一些时尚、流行方面的信息,拥有自己的偶像,对于他们的成长、树立更远大的目标也是有好处的”。
《中国科学报》 (2016-12-01 第8版 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