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晶晶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11/3 21:52:14
选择字号:
你愿意与我共享一个“家”吗


 

家应该是开放的,家应该跟城市融合在一起。城市可以引入到家里面,家可以延伸到城市里面。家应该是跟自然有关,跟生活有关。

在中国传统价值观里,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拥有自己的家,是成人的重要标志之一。但面对“北上深”飞涨的房价,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对于年轻的人来说,越来越近乎是一个梦想,一个房子或许集两代甚至三代之力都仍无法成行。

于是,一些人选择逃离“北上深”,但也有一些人选择重新定义“家”。

一人为家

36岁的日本建筑师青山周平因为《梦想改造家》这档电视节目为中国观众所熟悉。在第二季第3期题为《拯救不足40平方米的L型过道房》的节目中,青山周平成功改善了四合院里35平方米三代五口人逼仄的居住环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功能性设计让大家眼前一亮,青山周平也随之成为懂生活、会生活的新晋“男神”。

身为一名建筑师,青山周平对于家的思考远比普通人来得更为深刻。站在演讲台上,他对着台下听众说道:“我认为中国的年轻人是缺少家的概念的一个群体,包括他们自己在城市里面的家也一样。他们可能有小的房子,但是从早晨到晚一直在外面工作,晚上回家基本上就是一个人生活。这种房子也不能说是他们的家,因为家是家庭的容器,或者说家是家庭的衣服一样的东西。”

的确如他所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出生地,到大城市去奋斗打拼,尽管儿时长大的房子一如往昔,自己的房间里甚至还放着中学时代的课本和练习册,一年却只有两三趟回去的时间。尽管那个房子里生活着自己最亲密的父母,但好像也很难称之为“我的家”。

“家庭一直在变化,家也一直在变化。过去十几个人一起生活,奶奶爷爷、爸爸妈妈、儿子孙子一起生活。这个情况慢慢变了,中国往往是三口之家,日本则多为爸爸妈妈两个孩子四口之家,就是变成这样的一个小家庭的标准模式了。但最近这个情况又有大的变化。现在上海、北京、东京这些大城市的家庭已经更多地变成了一个人的状态,或者是两个人的家庭。四个人的标准家庭已经变成15%左右的很小的一部分。”

家庭可以说是人类作为群居动物最小单位的存在。一人家庭时代到来,原来发生在家庭中的行为,现在是如何发生的呢?

社区是我家

在农耕时代,家既是生活区域,也是工作生产区域,家人们在一起生活,也在一起劳作。到了工业时代,家的功能缩减至生活区域,大家去工厂上班,回家主要是吃饭、休息。到了今天,家的功能则是可大可小——对于SOHO一族来说,家也是办公室;对于朝九晚五或者常常加班的人来说,家只是晚上回去睡觉的地方。

青山周平提出的一个观点是,所谓的家,不妨突破房子这个物理空间的限制,用更加互联网化的思维,来重新定义家的概念。

旅居中国11年,有7年的时间他都生活在北京二环内的老胡同里。从最初的不适应,到后来的慢慢习惯,胡同文化也刷新了这位年轻建筑师对于家的概念。40平方米的房子于他来说并不会觉得狭小,因为一个家所要具备的功能区已经分散到了社区内两三分钟脚程的各个地方。不需要很大的冰箱,因为旁边就有菜市场;不需要功能完善的厨房,因为附近就有物美价廉的中西菜馆;甚至不需要一张大桌子来画图纸,因为附近就有安静的咖啡馆……

“这样的生活方式和美国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我们了解的美国的生活方式可能就是开车20~30分钟,去很大的超市,买一个星期、两个星期的菜,把它们放在车里面然后回家,回家后把所有的东西放在很大的冰箱里面。但是如果我走路几分钟的距离有菜市场,那我其实不需要那么大的冰箱,不需要那么大的厨房。”青山周平说。

甚至胡同里老北京大男人不喜欢穿上衣的“风景”也得到了解读:“我也在胡同里生活了几年之后,理解了他们。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地方不是公共的空间,他们觉得这是家的一部分,或是他们家的客厅,或是他们家的餐厅,所以就没必要那么讲究了。”

在这些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开放的家的概念应运而生。青山周平提出:“家应该是开放的,家应该跟城市融合在一起。城市可以引入到家里面,家可以延伸到城市里面。家应该是跟自然有关,跟生活有关。”

共享家庭

共享是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在大城市生活,可以不买车,随时随地可以叫优步、叫滴滴;可以不开火,随时打开大众点评可以看附近有什么好吃的;甚至不需要出门,点几下手机,食物就可以送到眼前;也不再需要定期到超市采买日用品,1号店、京东、淘宝,动动手指一切解决……

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为何我们居住的地方依然那么逼仄、狭小、不方便?

共享社区的概念和尝试应运而生。在日本,共享社区越来越多。客厅、餐厅、洗手间、浴室都是公用的,每个人的房间非常小,小到可能只有一张床、一个衣柜。国内也有类似的项目陆续诞生,虽然名字各不相同,但都在进行着类似的尝试:用共享的方式来降低拥有一个家的成本,让生活更加便宜、更加舒心。

不可否认,房租和房价早已成为这个时代年轻人无法触及的伤痛。北漂12年的张晓宇不久前刚刚拿到了自己的新家钥匙,尽管每天要往返近四个小时通勤,尽管每个月的房贷让她生活水平直线下降,但还是充满着难以言表的幸福与满足。

对于有过很长一段时间合租生活的她来说,张晓宇对共享式家庭生活有自己的观点。“其实遇到脾气和生活习惯合的人的话,一起住挺好的。但如果是陌生人,那真得需要规则的力量来约束。之前也住过某连锁品牌的公寓,管理太混乱,总有一些不自觉的人,而且价格相比来说也不是太有竞争力。共享一个家的观念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但是要真正成为能享受的日常,需要规范,需要时间,需要努力。毕竟,能得到安安静静的休息是家最最基本的功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