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论坛开幕式现场
热情交流的参会人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出席论坛
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谭金芳主持论坛开幕式并在闭幕式上作总结讲话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刘旭在会上讲话并作《我国粮食安全的形势与策略》主题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程顺作介绍论坛宗旨并作《黄淮麦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专题报告
中国工程院赵振东院士作《以高产育种为主的小麦育种若干瓶颈问题探讨》专题报告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肖世和主持论坛报告
河南农业大学郭天财教授主持论坛报告并作《黄淮麦区小麦生产发展及对其品种改良的思考》专题报告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许为钢研究员作《黄淮麦区小麦遗传改良的进展、存在问题与对策》专题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作《黄淮麦区小麦与玉米轮作全年高产高干问题研究》专题报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李立会研究员作《小麦育种骨干亲本的研究》专题报告
科学网郑州讯 (记者史俊庭)8月6日-7日,“黄淮麦区小麦遗传改良高峰论坛”在郑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小麦专家“绿城论剑”,探讨黄淮麦区小麦遗传改良方向及其策略,破解育种瓶颈,提升育种水平,为黄淮麦区粮食丰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这次论坛由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共同主办,由河南农业大学、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来自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安徽省、江苏省和陕西省从事小麦遗传改良的60余名专家参加了论坛。
黄淮地区是我国小麦主产区,该区小麦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左右,发展该区小麦生产对全国夏粮生产发展和保障“口粮绝对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粮食安全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农业面临价格、农业补贴的“双天花板”,和生态环境、资源条件这两道“紧箍咒”,以及未来我国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以及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和人民健康营养的新需求,作为重要口粮品种的小麦,要求新育成品种不仅要高产优质,还要资源高效利用,高抗病虫草危害,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黄淮地区作为我国冬小麦的优势产区和重要的商品小麦调出区,小麦育种的优势非常突出,对我国小麦持续稳定增产和全国粮食实现“十一连增”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近年我国小麦育种正处在爬坡过坎的阶段,种质资源单一、匮乏,重产量轻品质,育成品种综合抗性普遍较差,节水节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新的育种技术应用不多等问题的存在,已制约着我国小麦遗传改良水平的提高。
本次论坛的主要目标是“找准黄淮麦区小麦遗传改良的主要瓶颈问题,并探讨解决的策略”,最终服务于小麦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论坛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刘旭,中国工程院院士程顺和、赵振东等7位国内知名的小麦遗传育种、小麦栽培与土壤肥料等方面的知名专家进行主题报告,与会人员进行互动讨论,从而对我国粮食生产和小麦遗传改良所面临的形势,今后一个时期小麦遗传改良的主要目标,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改良,高产与高效,抗病育种与减少农药使用,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育种技术融合,优异种质的创制途径,骨干品种的使用与抗源单一化的挑战,黄淮麦区小麦遗传改良的瓶颈与破解策略,当前小麦遗传改良继续研究的课题及其优先序形成共识。会议的举行明确了黄淮麦区小麦遗传改良方向及其策略,对于破解育种瓶颈,实现我国小麦育种的新跨越,为国家“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