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项目——“科学号”24日在青岛通过国家验收,将投入正式运行。验收委员会认为,“科学号”是我国首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深远海探测与研究能力的4000吨级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批复的性能指标。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是我国“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教育部牵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作为项目法人单位,联合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
2012年9月,“科学号”在青岛交付使用。它型长99.8米,型宽17.8米,型深8.9米,总吨位4711吨,续航力15000海里,自持力60天,载员80人,抗风力大于12级;采用当今世界先进的全回转电力推进系统,可实现0~15kn无级变速、低速原地回转和横向移动;配有高精度的动力定位系统和可控被动式减摇水舱,安装有自主研发的升降鳍板、侧推封盖等科考设施。
据介绍,“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具备水体探测、大气探测、海底探测、深海极端环境探测以及遥感信息现场印证等长周期、立体交叉、综合同步探测的能力。通过两年的试运行,“科学号”成功地完成了南海南部构造演化及其资源效应、西太平洋暖池和主流系、冲绳海槽热液和南海北部冷泉、卡罗琳海山与雅浦海沟等国家重大深远海科学考察任务,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验收委员会认为,“科学号”是“我国第一艘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极大地提升了国家深远海综合考察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引领了我国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的发展,其总体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