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5/11/27 8:58:41
选择字号:
上海交大师生追忆范绪箕的百年传奇人生

 

科学网11月26日上海讯(记者黄辛实习生刘晨波)102岁的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著名力学家、教育家范绪箕先生于11月21日逝世。今天,他的生前好友、学生讲述了范校长的感人故事,共同追忆他的百年传奇人生。

范绪箕教授是我国航空航天发展史上充满传奇色彩的百岁科学家,是上海交通大学八十年代开启全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老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在《范绪箕传》序中指出,我记得初次认识范校长是在2007年,当时他已届九十高龄,但是丝毫不见耄耋之人应有的老态龙钟,反而让人觉得他浑身透着一股“精致”之气。观其体貌,神清骨秀,步履稳健,衣着朴素但极整洁,头发灰白却一丝不乱;与其交谈,儒雅睿智,平和淡定,面上略带慈祥的微笑,眉宇间透露出不凡的执着。这些都是范校长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我顿时觉得这位前辈科学家有些“神秘”,身上一定有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背后一定有非凡厚重的传奇人生。

之后,每逢新年之际,我都会前去看望学校老领导、老专家。每次见到精神矍铄的范校长,聆听他的真知灼见,与他对话人生的感悟,都仿佛是在享受一场绝妙的精神盛宴。随着了解的日益增进,我愈发觉得范绪箕“自身就是历史”,他以百岁高龄见证了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曲折发展;范绪箕“本人即为传奇”,因为时至今日他还笔耕不辍,丹心育人,挑战人类从事科研年龄的极限;范绪箕是“浓缩的航空航天发展史书”,因为他是交通大学践行航空报国梦的典范。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杜朝辉说,范绪箕出身于名门世家,父亲范其光是清政府选派的第一批留俄学生,母亲李国奎乃是李鸿章之兄李瀚章之孙女,门第显赫。崇文重教的家庭背景让范绪箕从小就接受优越的中西合璧式教育,1929年范绪箕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肄习机械工程,成为他科技救国梦的起点。而他转习航空,则是出于民族心的澎湃,爱国心的驱使。“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为夺取中东铁路的控制权,多次预谋制造列车颠覆事件。有一次,范绪箕全家坐上了从长春开往哈尔滨的列车,在途中遭遇劫持,火车倾覆出轨,乘客全都沦为难民,此时日本飞机却在空中盘旋轰鸣,忽上忽下,血气方刚的范绪箕感到这是一种傲慢示威和欺凌污辱。自此,他的航空报国梦在心里萌芽生根。

1935年,范绪箕远涉重洋,留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成为世界航空航天宗师冯·卡门迁美后的第一个中国学生。半年后,钱学森从麻省理工学院转到加州理工,在冯·卡门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两人遂成为志同道合的师兄弟。1940年夏,范绪箕学成返国,适值抗战最为艰困之期,兵连祸结,交通阻绝,但更坚定了他献身航空事业之决心。他曾不远千里,冒险跋涉,辗转重庆、贵州、云南数省,先后任教于当时内迁西南的浙江大学、清华大学。虽然他的航空报国梦起初一度百挫千折,但其进取之锐气丝毫不减。

1945年,范绪箕再次受聘为浙江大学教授,开始筹建航空系,担任首任系主任。在无参考样板、缺建设经费、少专业人手的情况下,他白手起家,成功建成我国第一座3英尺低速风洞,使浙大航空系在国内声名鹊起;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范绪箕奉命主持中央大学、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三校航空系合并及筹建华东航空学院的工作,苦心孤诣,多方奔走,成绩斐然。1955年被评为当时我国航空院校中唯一的一级教授。1956年,范绪箕调任南京航空学院副院长,自此坚守岗位23年,在建院改制、教学科研、师资培养、设备建设等关键环节上为南航的跨越式发展倾注了巨大心力,作出了卓越贡献。

改革开放后,范绪箕就任上海交通大学第36任校长。对交大而言,拥有范绪箕是幸运的。众所周知,中国80年代初的农村改革是从安徽小岗村开始的,而中国高等教育波澜壮阔的改革则是从上海交通大学范绪箕校长和邓旭初书记手中启动的,他们带领交大成功度过了1980—1984年高等教育转型突破最困难的关键期。具体而言,范校长尝试突破造船专业“专、精、细”的单一设置,着力恢复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学科格局,鼓励发展电子计算机、生物技术、半导体等当时国际科技界的前沿专业;在教学传统上适时改革,倡导启发式教育,提出因材施教,按照学生爱好和特长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并积极推行导师制,为入学新生量身打造成长舞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范校长敢于打破当时国内只派进修教师出国的传统作法,顶住巨大压力,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挑选了38位成绩优异的交大学子出国留学,此举在当时是“破天荒”的,38位“世行生”日后都学有所成,卓然一家。凡此种种改革举措,现在看来已属稀松平常,但在思想禁锢、风气闭塞的80年代初需要何等非凡的勇气与智慧!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1984年,范绪箕卸去校长职务,却并未“解甲归田”,他自言“职务上我已经退休,但我的科研工作则刚刚开始。”这是他的豪情之志,也是他的自谦之辞。其实,早在五六十年代,他已是知名的空气动力学研究者、热应力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的先导者。1958年,他在国内最早提出研制“无人机”的构想,获得钱学森的大力肯定与支持,最终研制出“长空”系列无人靶机。60年代初,他独具慧眼地在国内率先开展热应力理论和实验应用方面的研究,硕果累累,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上海交通大学校党委书记何友声说,他初涉系领导即以“赤手空拳”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浙大航空系,继而组织三校航空系合并成立华东航空学院;刚逾不惑之年,又挑起改建“南航”的重担;妥善平息“学潮”后,马不停蹄地精心筹划学院的发展;他高瞻远瞩,提倡以科研促教学,大力推动无人机研究及其基地的建设;使一个新建的尚不在高校之列的学校数年内科研硕果累累,人才辈出,一跃进入全国重点高校行列,充分体现他在领导和管理上的杰出才能!

改革开放前夕,他又挑起领导百年名校---上海交通大学重振雄风的重担。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谙熟美、欧、俄教育体系的他,取各家之所长,结合我国实情,大力推行交大的教育改革,取得了非凡而又丰硕的成果,居全国之先,堪称奇迹。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范校长的研究生汪激告诉记者,“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自1996年起,82岁的范绪箕开始研究航天飞机的热防护系统,在高温应力、蠕变、焊接相变、振动、损伤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是,中国梦,飞天梦,对范绪箕而言,永远是“进行时”,他还期待有朝一日能将纳米等热防护材料技术应用到神舟飞船上,使它能够像航天飞机一样在太空中往返起降。为此,这位百岁老人至今依然坚持每天工作6小时以上,查资料、做实验、写论文、指导博士生、参加学术会议……笃行不倦,孜孜以求,已成为中国科学界、教育界挑战人类生命极限与从事科研年龄极限的楷模。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