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计红梅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1/9 12:05:29
选择字号:
刘迎建:为解决问题而生

 

■本报记者 计红梅

对于自己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体会,刘迎建总结了三点经验:一是要做得早,二是要专注,三是要有合作共赢的精神。

 

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郑纬民为刘迎建(左)颁发CCF王选奖奖杯。

在汉王科技位于中关村软件园的总部门前,有一块石碑,上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八个大字,这俨然是汉王的写照。

近日,汉王董事长刘迎建因为在手写汉字识别领域“实干”而取得的多项重要创新成果以及全面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荣获了2015 CCF(中国计算机学会)王选奖。10月27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谈及获此奖项的感受,他难掩欣喜地告诉记者:“此次自己的工作能够获得认可,被认为和王选一样作出了些实实在在的贡献,我感到很高兴。”

“王选是我的榜样”

已过花甲之年的刘迎建看上去仍旧很年轻,但言语间却透露出他是个有故事的人。

1978年,停滞了多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了,身为军人的刘迎建以西北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南京解放军通信学院。作为国内第一代计算机专业的科班出身,他非常珍惜军校的生活,全身心投入学习。时至今日,大学生活中让他最感自豪的一件事是,大三那年,他就定下了自己终身要干的事情——攻克手写汉字识别技术。

大学毕业后,刘迎建回到了部队。两年时间里,他做的7个项目都获了奖,奠定了他“技术大拿”的地位。1985年,刘迎建递上了影响他以后事业方向的联机手写汉字识别装置研发报告。部队很快批准了。就这样,两万块钱,两台电脑,刘迎建开始了自己的识别技术之旅。

1986年1月,刘迎建主持发明的全球第一台联机手写汉字识别在线装置获得了发明专利。“这个发明第一个使用了发明专利,由键盘输入到手写输入,全世界第一个,包括日本都没有。”随后,在北京信息技术展览上,该成果获得了软件一等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当时,在展会上,王选也看了我的成果。展会结束后没几天,他来了封信,问我想不想到他那儿工作。” 刘迎建告诉记者,虽然最终他选择了到中国科学院学习,但与王选的这段相知相识的经历还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选一直是我的榜样。我和王选一样,攻克技术难题不是为了发表学术论文,而是要造福中国人民。”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从1985年到现在,刘迎建在手写汉字识别这条路上已经跋涉了30年,其间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不过,他心中一直有一个信念:要让所有人在汉字输入方面没有障碍。他告诉记者,“解决问题,是我一生努力的目标。”

从手写识别,到光学字符识别(OCR)、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再到现在治理大气环境的粒子识别,一路走来,刘迎建在遇到问题时,总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硬件不行,解决硬件;软件不行,解决软件;接口不行,解决接口”。

从PC、PDA,到手机、汽车,在刘迎建看来,凡是需要输入汉字的地方都是他要攻克的目标。“我就是为解决问题而生的。”

1987年,刘迎建被中科院自动化所破格录取攻读博士学位。1993年,就在他专心准备博士论文、无暇分心的时候,一家成立于1991年的台湾公司蒙恬“接手”了他的汉字识别产品在台湾、香港的大部分市场。

“我当时意识到,要是还在科学院读书,整个市场就要全丢掉了,而且一定要以公司的方式来进行产品的推广和运作。”

为此,刘迎建放弃了博士学位,成立了“汉王”公司,其意为 “汉字输入之王”。1998年,公司架构进行了重组,产权进一步明晰,为上市作好了准备。

在攻克技术难题的过程中,刘迎建也遇到过很多问题,例如硬件问题。刘迎建告诉记者,汉字识别技术刚开始研发的时候,计算机计算能力比较弱,手写识别软件要放到计算机里,必须程序很精干、很优化,不能占太多内存,而且输入的时候要一笔一画写,还要注意笔顺,不然就无法识别。“当时,我给自己立了个目标:笔顺不对也要识别。最后,我想了一个很好的办法解决了。”让刘迎建自豪的是,2001年,这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在此之后,连笔字、繁体、简体、字符集的扩大……一个个问题也相继得到了解决。“我的经验就是小步慢跑,每年解决一个问题,一步一个台阶上去。”1985年到2001年,从手写识别软件的1.0版到10.0版,刘迎建就是这样靠着自己的努力一点点完善起来的。

“好日子还在后头”

对于自己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体会,刘迎建总结了三点经验:一是要做得早,二是要专注,三是要有合作共赢的精神。

对于如何把握市场的窗口期,刘迎建认为应该是在市场成熟前的3到5年。太早,解决问题的时机还未成熟;太晚,机会就会让别人抓住。

在这方面,刘迎建也有自己的经验教训。在中科院任职的时候,刘迎建被任命为一个“863”项目负责人,致力于攻克手稿识别技术。然而,研发进行了三年,却依旧没有什么起色。“这个项目的难度很大,直到今天也没有攻克。”刘迎建说。与之对比,汉王成功“拿下”的印刷体识别、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都是正好卡在产品能够实用化的前5年。

“把握切入的时机非常关键。”刘迎建说,以科大讯飞为例,它切入语音识别领域的时机就非常好,很快取得了成功。

要想成为市场的“幸运儿”,刘迎建认为,一是对那些有可能成功的技术要有意识,“心里要想着它”;其次,要对它的发展了解得很透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入。“还是那句话,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

另外,人才也是刘迎建一再强调的问题。“要想把市场‘打透’,必须要有合适的领军人才。即便是占得先机,一般也只能有领先一年半左右的优势,然后就会有很多人跟随。因此,只有时间领先是不行的。”

对于领军人才的遴选,刘迎建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认为,首先脑子要够聪明,能够带领大家进行技术难点的攻关。这方面,名校的学历是个比较有力的证明。“汉王的很多领军人物,都来自于中科院、清华、北大等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其次,还要对所从事的领域有热爱之心,愿意投入,同时还有使命感。另外,还要有面向应用、解决问题的DNA,而不是单纯地搞研究。

刘迎建告诉记者,前两年他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PM2.5的治理、大气净化等方面,霾表、大气净化设备等就是这些投入产出的结果。未来,他将会重点进攻机器人视觉等涉及“万物识别”的人工智能领域。“这块差不多到时候了。”

“汉王会一直沿着以模式识别为核心的智能交互之路走下去,好日子应该在后头。”展望未来,刘迎建说。

《中国科学报》 (2015-11-09 第6版 进展)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