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温才妃
看到学生评教“缺点”一栏写着“认真负责”,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李青青啼笑皆非。
“认真负责”历来是对教师的好评。不知从何时起,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反成了“较真儿”的代名词。这种评教自然无法让教师心悦诚服。
当下,李青青所反映的问题绝非个案,高校评教中所出现的学生评教“走过场”“耍偏激”,教师极力讨好学生等问题,正在将评教变为一场由学生机械参与、教师被动接受的滑稽戏。
学生“走过场”,教师“献殷勤”
闭着眼睛一口气全部勾上“好”或“一般”,主观题则回答“无”或者干脆不写。每年评教、每科评教次次都潦草应对,这在大学生中并不少见。甚至有时系统出现故障,将学生未选的课程列入评教范围中,仍有学生“闭着眼睛一填到底”。
北京建筑大学学生会学习部副部长邢正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不参加评教,就查不了分数,有些学校还选不了课。“有的人一看选项多,回答就比较潦草。”学生的“走过场”也纵容了教学的“走过场”,有问题的课程也得不到改观。
而另一种并不算常见,可一旦发生就伤及教师自尊的是,个别学生将对教师的不满演变为情绪上的宣泄。邢正告诉记者,曾经有一名男生总“逃”英语课,英语老师对他有所告诫,该同学就认为教师是故意刁难他,在评教中给出了“与事实大有出入”的评价。
这样的评价,往往让教师“最受伤”。黄山学院教师张颖表示,一名学生评教中给出的“不及格”可能会把评教的整体分数拉下一个等级,“优”变“良”、“良”变“及格”,很多时候教师生怕得罪了学生,就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
“有的教师会刻意去讨好学生,如上课不点名,下课给学生放好看的电影,课上多给学生讲些笑话,即使学生做得不对,也不敢批评他,就怕引起学生的反感。”张颖说,敢于直言的教师往往会“吃亏”。有一次,一位同院教古代汉语的老教师看见学生在课上玩手机,严厉地训斥了学生,“结果当年该教师的评教分数就下来了”。
“教学标准就像跳高运动中的竿,学生跳得比竿更高才能通过,现在评教迫使一些教师迎合学生,竿的高度由学生说了算,长此下去教育就等同放水。”李青青说。
不能取消的理由
问题种种的评教,让人有取消之而后快的想法。这也是近年来,教育界人士不断呼吁的话题。但是,评教却不能够简单取消。
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卢晓东与同事合作,近日完成了一项针对某大学学生评教的专项研究,针对该大学文理科四年约7000门课程评估结果的大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在评教前10%的课程是非常好的课程,后10%的课程存在一定问题,与日常教学经验高度吻合。
在大数据面前,评教的科学性毫无疑问。“一所高校里有专家听课、校领导听课,但是他们只能听到整个课程的一小部分,而上课学生从头到尾参与课程学习。可以说,只有学生才是最恰当的课程质量评估反馈主体。”卢晓东说。
张颖也认为,一旦评教取消,不认真教学的教师更加缺乏制度的约束。如果以座谈会等形式替代之,虽然师生可以面对面地沟通教学中的问题,但这并不是一个直观呈现教学质量的方式。
客观地说,教师之所以会重视评教,担心评教中的不实言论,不仅在于看重教学反馈,还因为评教与评奖、评职称挂钩。
李青青告诉记者,尽管学校告诉教师不要太看重评教,但在考核、职称上仍会有影响。如评优秀课程,学生评教必须是“优”的课程才能参评;教师评职称,评教分按系数折算后不能低于3.5分(总分5分)。“这让教师不得不重视。”
虽然眼下评教不大可能与评奖、评职称脱钩,但是其关联度上仍有文章可循。
前10%、后10%的课程可以简单定性,但对于处于中段的80%课程,“第89名与第11名并没有重大的差别”,卢晓东不倾向于给它们定标签,“教授这些课程的教师有所长,有所短,这时候评估结果对于教师改进教学的反馈意义就显得更重要。学校应当将学生反馈的详细信息和初步分析告诉教师,鼓励他们朝前10%看齐,但并不应对他们作过多区分、约束。”
有的高校“卡”评教的后30%,有的高校将数值设为前后20%。卢晓东认为,通常限制评教后10%或者15%的教师评奖、评职称较为合适。
如何才能不扭曲
评教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学生认真评教、高校做好数据分析,那么,是不是每一所高校都具备了这样的前提条件呢?
显然不是这样。
张颖只能看见最后的评价分数、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量,却从未看见过学生给出的任何主观意见。李青青能看见学生反馈的意见,却从未见管理部门对数据做过分析,学生的意见原封不动地发给教师,所以“把‘认真’当作缺点”才会被任课老师看见。
于是,评教变成了一条流水线,学生负责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中转,教师负责接收没有“合格检验”的产品。哪怕系统一不留神出错,将未选课的学生纳入评教范围中,流程也会照旧。一项好制度就这样渐渐变得形同虚设,甚至扭曲……
对此,卢晓东建议,高校应采取措施鼓励学生认真评教,而不是让评教变成学生不得不应付的任务。在北大,学生按时认真地完成评教,学校会以奖励选课点的形式,给予学生下一学期选课的优先权(北大选课采取投点制,即给予学生一定量的选课点数,学生在某选修课投下的点数越多,选中的可能性越大)。“学生是否认真完成评教,从他们是否在表格里选一样的答案,是否认真回答开放式的问题可以看出来。”
另一方面,行政部门必须对学生所反馈的信息予以认真处理,让每一位老师知晓全系、全校的评教均值,并在系统中显示出该教师所授课程的分数与全系、全校均值是正向偏离,还是负向偏离,偏离值是多少。针对评教所反映的问题,学校还要采取减少年终奖励、系主任诫勉谈话,甚至停课反思等形式,促使评分低课程迅速改进、提高。“学生课程评估结果信息分析的数学方法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学校各级领导对评教予以足够重视,整合长期的数据,作更科学的分析。同时学校应当对职称晋升、绩效奖励、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发展等方面的制度加以完善,才能使得课程评估结果在学校教学质量改进方面的作用落到实处。”卢晓东说。
(应受访者要求,部分采访对象系化名)
《中国科学报》 (2015-01-08 第6版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