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潘希)“‘吃不下’的北京需要发展空间,‘吃不饱’的天津需要发展质量,‘没饭吃’的河北需要发展机遇。” 近日,在由中国科协和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举办的中国科技论坛上,针对京津冀一体化中遇到的困境,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云泽如是说。
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2011年,“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被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
十年过去,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似乎略显缓慢。“京津冀合作乏力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两市一省’行政区划导致行政主导型经济成为阻碍区域协同发展的桎梏,‘分灶吃饭’的财税政策激励各地区追求本区域发展而忽视相互合作,产业对接面临的障碍和公共服务存在的落差使空间不平衡严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表示。
“产业格局不合理,不仅表现在首都新城与环京县市之间,河北各市之间也是如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肖金成直言,河北省提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战略部署后,环京14个县市都想抓住这一机遇,但提出的发展定位大多雷同。
数据分析显示,京津冀的制造业呈现重叠、同质化倾向。2012年,汽车制造业以及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虽在各地所占比重不同,但都位列北京、天津和河北前五大制造产业之中。
马云泽坦言,破解京津冀三地的产业诉求关键在于重新定位:北京需要去功能化,建设新型首都经济圈;天津需要去加工化,打造北方经济中心;河北则面临着去重型化。
《中国科学报》 (2014-08-28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