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派记者朱彧)“向阳红09”船时7月14日晚,记者从“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第35航次)现场指挥部获悉,“向阳红09”船预计于船时7月15日20时(北京时间7月15日18时)抵达第一航段西北太平洋预定作业区。从船时7月16日起,陆续执行“5+3”次下潜任务。首潜下潜人员为“深海的哥”叶聪、傅文韬和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工程技术人员何震。
“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一航段计划下潜的区域位于麦哲伦海山区中部的采薇海山富钴结壳勘探区。到达作业区后,“蛟龙”号首先将进行一次工程下潜,测试潜水器在不同深度的水下作业技术状态,并开展微型遥控潜水器试验,验证其各项功能。其间,还将采集插管沉积物和近底水样,拍摄海底富钴结壳和巨型底栖生物的高清视像资料,开展测深侧扫地形测绘。在水下过程间隙,将适时开展下潜人员生理和心理数据测试,并协助记录和拍摄舱内人员作业情况。随后潜次,“蛟龙”号还将进行后续应用下潜,分别采集海底沉积物、富钴结壳、巨型底栖生物、底层海水等样品,并进行沉积物土工力学原位测量。此外,第一航段还将开展常规环境调查,收集环境数据。
“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一航段现场指挥部成员王春生介绍,第一航段下潜计划旨在研究富钴结壳在海山不同地形单元的分布规律,了解海山迎流面与背流面的成矿环境、底栖生物丰度和种类多样性,履行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富钴结壳勘探合同》义务。同时,视情况开展相应科学研究,以提高对富钴结壳矿区的科学认识水平。
现场总指挥刘峰表示,为了保证潜水器的安全,下潜将在白天5级风力以下、浪高不超过2米、海流速度不超过0.5节的海况下进行,时长是10个小时以内。如果天气条件允许,计划于当地时间7月16日早晨7时进行第一航段第一次下潜(第75潜次)。在15日抵达作业海区后,将首先开展一次温盐深常规科学调查,以获取16日下潜所需的相关数据资料。
据悉,首次下潜集中体现了本航次“任务多样化”的特点。微型遥控潜水器各项功能的验证是本潜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它是国家863计划支持研制的一套专门搭载“蛟龙”号进行深海作业的设备。通过对其功能进行验证,检验其海底作业能力,可以为后续与“蛟龙”号协调配合作业摸索经验,促进深海技术装备发展。(原标题:《“蛟龙”号计划明日进行航次首潜 下潜人员为两名潜航员和一名工程技术人员》)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