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庄电一)日前,22篇已经入围但相似度“超标”的论文,在宁夏第十二届社科成果评奖中丧失了获奖资格。在社科评奖中高擎学术反腐利剑,给了那些“借用”别人研究成果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当头一棒,在全国也具有警示和借鉴意义。
学术研究中,合理、适度、恰当地引述别人的观点无可非议。但是,有些学术不端的人将“合理引用”变成野蛮掠夺、过度抄袭。为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国英在本届评奖开始时,就明确提出要高悬学术反腐利剑,并要求对入选的作品进行“相似度”搜索。
主持此项评奖的宁夏社科联主席杨占武告诉记者,为了确保评奖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他们在初评、复评、终评、公示之后,又对入选的33部著作和115篇论文进行了“相似性”检测,结果有22篇因“相似度”超标而未能通过。
目前,在这方面全国还没有统一标准,宁夏此举在全国也没有先例,只能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相似度”比例。宁夏社科联副主席吴勇告诉记者,此举开学术反腐之先河。(原标题:宁夏社科评奖擎学术反腐利剑 22篇相似度“超标”的论文被“封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