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珉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5-23 13:47:51
选择字号:
专家解读南京放射源丢失:放射源使用,慎而不惧

 

■本报记者 胡珉琦

5月8日,位于南京的中石化第五建设有限公司在冲洗管道探伤照片时意外发现X光片未曝光,从而引出了放射源铱-192丢失事件。后于5月9日凌晨1点向南京市环保局报案,南京市环保局在 5月10日通过 官方微博“@南京环保”向社会公布了该事件。这类平日里离老百姓生活非常遥远的高活度核素制品突然来到开放环境中,难免会让当地公众产生一些恐慌心理。不过,人们不必过分担忧,放射源的危害也不是那么容易产生的。

放射性物质不等于放射源

此次丢失的铱-192被称为是放射源,那么它与人们通常理解的放射性物质是什么关系?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郭秋菊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解释,放射性物质与放射源并不是一个概念。放射性物质是指在自然界中能向外辐射能量,发出射线的物质。“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早在地球诞生之时起,它们就已经出现了。 ”

郭秋菊说,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中,例如土壤、岩石、水里面都含有放射性物质,光土壤中就有几十种。再如宇宙射线进入大气层时,高能粒子会与空气中的氮、氧等成分发生作用,从而产生一些放射性物质。“可以说,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这些放射性物质,因为它们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入人体,不管是进食、喝水还是呼吸。比如,每个人体内都含有一定量的钾-40,钾是人体内常量元素,含量较多,而钾-40是人体受天然核辐射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她看来,天然的放射性物质并不可怕,因为一般情况下,能真正与人体接触的量很小,对普通人来说不会构成健康危害。

放射源应用广泛

既然放射性物质能释放射线,人类就希望能够利用这些射线为生产、生活服务,可怎样才能获得这些射线呢?郭秋菊说,这时候就需要用天然或人工放射性核素制成的、以发射某种射线为目的的制品。也就是说,放射源是放射性物质经过人为制备而成的,它的主要特点就是能够不断地提供有实用意义的辐射。

放射源在工业生产、医疗等领域应用广泛。郭秋菊介绍道,例如在生产纸张的大型工厂中,静电是一种很大的潜在的危险,通过放射源释放α射线可以用来消除静电;在宾馆、单位以及各种公共场所中,常见的烟雾报警器就需要用到镅-241这种核素;放射源还能用于电源,在心脏起搏器中,它能长期供应微弱电源。

此次丢失的铱-192,与钴-60、铯-137一起都是工农业生产中探伤机的必备品。郭秋菊说,所谓的探伤指的是探测金属材料或部件内部是否有裂纹或缺陷,结构是否完整。由于人类肉眼是无法观察到金属材料内部的情况的,因此需要一双“眼睛”去发现,“眼睛”借助的光线就是射线。由于要穿透厚厚的金属表面,放射源一般需要发射穿透力较强的γ射线。如果金属内部有任何异常,射线就会发生变化,探测设备就会以成像或者一定的数据形式表现出来。

国际原子能机构根据放射源活度的大小,或者对人体可能的伤害程度,将其分为5类:Ⅰ类放射源属极危险源,Ⅱ类放射源属高危险源。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人接触了这两类放射源,短时间内就会造成严重损伤甚至死亡,铱-192就属于Ⅱ类放射源。Ⅲ类放射源属中危险源,接触一段时间也可能造成永久性损伤甚至死亡。Ⅳ类放射源属低危险源,Ⅴ类放射源属极低危险源,不易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放射源防护百密一疏

对于放射源的保存和防护有非常严格的规定。郭秋菊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工业用的放射源首先需要用铅罐或者铅室来隔离辐射,不用时必须马上密封。一些专门用来照射的放射源平时会放在专用的水井中,并有一套安全连锁装置自动控制它的使用和保存,即使是使用时,空间也是密闭的,不与人接触。

除此之外,国家对于放射源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登记、购买、报废、转让每个环节都需要申报。二类以上的放射源保存仓库都需要安装摄像头进行监控。环保部门还会定期检查,每年所有的放射源都要进行年检,从业人员还要定期接受专业培训。

但是百密一疏,放射源丢失事故还是没能完全避免。

放射源一旦丢失,产生的实际危害程度取决于放射源本身的活度以及与人的距离。郭秋菊说,放射源照射的剂量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距离增加一倍,剂量就会减小到原来的四分之一。

至于安全回收放射源,则需要借助专业放射源定位仪器。郭秋菊指出,专业人员在最终锁定位置、收回放射源的操作过程中需要考虑暴露时间的问题。

此次专家团队在回收铱-192时就采用了梯队突击搜索方式:第一梯队带探测仪器进入,将藏匿在草丛里的放射源从两平方米区域缩小到1平方米范围内;第二梯队再将范围缩至1平方米,尽可能确认放射源所在位置;第三突击小组将1平方米内的所有杂物迅速清理出来并放在一边;第四小组在草丛中将放射源铱-192抖出,随后立即撤出至安全地带;最后,第五梯队才带上仪器和铅罐,用仪器确认核实为遗失放射源并将其放入铅罐。每个梯队人员进入暴露时间没有超过2.5分钟。

《中国科学报》 (2014-05-23 第16版 探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