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云唐
改革开放时期,科学家传记出版物丰富多彩、版本成百上千。尤其有三大系统工程特别引人注目。
1986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决议,要编篡“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丛书”。这套丛书由每篇数千字到一万字的科学家传记篇目组成,这些篇目分为四大“编”——理学编、工程技术编、农学编、医学编;编以下,再分为“卷”,共有32卷;卷以下就是册。编委会有3级。总编委会主任委员先后是钱三强(第一届)、朱光亚(第二、三届)和周光召(第四、五届)。“编”编委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都是院士。“卷”编委会的主编、副主编也都是院士。三级编委会的成员也大多数是院士。
此丛书每一本的篇目是按出生年月日先后排列的。组稿分为三期工程:第一期工程收录1920年以前出生的;第二期工程收录1935年以前出生的;第三期工程收录1949年以前出生的。目前第一期工程已基本结束,第二期大部分也弄完,第三期刚准备开始。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社又策划出版《科学家传记大辞典》工程,计划收入中外古今科学家8000人的传记篇目、共约两千万字,每人篇目约两三千字。该书主编为当时的中科院院长卢嘉锡,副主编为严东生、周光召、吴文俊、王绶琯、涂光炽、吴阶平、苏世生。科学出版社也成立了《科学家传记大辞典》编辑组具体运作。他们出版了一些产品。一是《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两册,共收录240人。二是《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六册,共收录了679人,每一册内是按专业分的。三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按专业分册出版,计划录入800人,大部分已完成。可惜后来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没有完成统编任务,不过这些产品本身也留下了珍贵的科技史料。
21世纪初,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些老科学家酝酿编篡一套科学家传记大型丛书——“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后被列为国家重点出版图书规划项目,由科学出版社成立专门的编辑室来运作。经过五六年的努力,到2014年,已基本出版完毕。该书按专业分了19卷,每卷编委15人左右,总共约300位编委,每卷的主编、副主编和编委全部或绝大部分是院士。每卷之下再按分支学科编成“分册”出版,每卷有约4~6个分册,共计约100个分册,总共收录科学家近4000人,约有4000万字。
这三套大丛书收录的入传人都是大科学家(多为院士),所以,入传人至少百分之七八十是重复的。入传人基本情况是一样的,然而三套书各有不同体例,如第一、三套丛书中每篇传记前面都有“导言”,第二套则没有。后面的“附录”,都有“参考文献”,而不同的著者根据的资料来源不同,列出的参考文献也不同。所有这些,都是重要的科技史资料,都很有用。不同的作者在内容详略取舍上都各自有所侧重,文字语句上、表达方式上也都不一样,所以,这些传文各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科学报》 (2014-11-28 第10版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