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镕时院士 (资料图片)
“什么是高分子?不知道大家看见过没有?”在华南理工大学“世纪木棉”学术讲座上,八十多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程镕时向前来听讲的同学提问,大家纷纷摇头。
他从桌上拿起一节分子模型,举在手里:“我这个就是一个高分子!”
他把模型一会儿拉直,一会儿揉成一团,向学生解释着“链”、“塌缩”、“构象”等专业知识。带着好奇的目光和会心的微笑,年轻的学子就这样走进了高分子世界……
人上讲台 心更要上讲台
像上面这样的授课或讲座,程镕时已经记不起来讲了多少次,但每次走上讲台,他都是一样的认真。他说:“人上讲台,心更要上讲台。”对他教学的这种认真劲儿,周围的老师和学生深有体会。
他的一个博士生,有篇研究论文涉及到一个光学的新发现,对于仅有化学背景的学生来说,光学并不十分熟悉。于是,程镕时就要求该学生从最基本的原理开始,研究在试验中出现的现象和原理怎样结合等问题,并强调要有充分的证据。就这样,为了保证这个理论无懈可击,这位博士生把论文的这一部分足足修改了二十多遍。
有人认为,搞化学研究的,只需要在本专业做精做深就足矣,但程镕时却视野开阔,不断探索借鉴新的研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程镕时经常会用到一些电脑软件,这些新生事物更新特别快,就连年轻师生也很难完全掌握它们的“脾气”,可程镕时知道这些软件能给教学和科研带来极大便利,总会把这些新东西的版本、功能摸得一清二楚,有时候还会指导其他人使用。
看到他年纪大了,大家都劝程镕时应该量力而行,没必要事必躬亲。可他还是每天往实验室跑,亲自指导学生学习,并参与学生的选题。一个人同时跟进几个学生的工作,而且还是全程指导,这不是一件轻松事。为此他牺牲了不少休息时间,夏天的时候本可以出去旅游、避暑,他却常常选择在办公室给学生修改论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看到程老这样认真,身边的师生在感动与钦佩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刻苦研究、做出成绩的决心。
“程镕时公式”得到广泛应用
程镕时院士是高分子研究领域海内外知名的专家。他从1952年起就与高分子物理化学打交道,一生都与高分子“链接”在一起。60年的高分子物理化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中,他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他为了国家的需要,开始了高分子表征研究和高分子溶液性质研究,为顺丁橡胶的选型和聚合条件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奖励;
1960年,程镕时提出了一点法计算特性粘数的公式,被教科书称为“程镕时公式”,得到广泛的应用;
凝胶色谱是程镕时的另一项重要研究领域,他阐明了多孔填料的成孔机理,给出了控制孔度的理论关系,还创立了凝胶色谱绝对定量化的基本原则。他提出的分离与扩展效应统一理论,是当时该领域最简单的对加宽效应作改正的方法,论文1983年提交美国化学会年会时,被当作当年的重要成果发布新闻,引起国外同行的关注和重视;
1990年之后,程镕时又提出了高分子溶液粘度的团蔟理论,此理论预计了钱人元提出的动态接触的存在,并进而证明聚电解质溶液粘度的特异性完全是测量粘度时的界面效应所造成,纠正了前人对此问题的误导。
与人讲解自己的学术理论与研究时,程镕时言语中流露着他的执著与坚韧。他特别强调,科学研究一定要与实际应用联系在一起。他举例说:高分子研究看似很深奥,但也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比如游泳运动员穿的鲨鱼皮式泳衣,在设计和制造上就与我们所研究的高分子溶液粘度有关,它是靠减少泳衣上水的阻力即减少其粘度来提高游泳速度的,具有实际研究价值。
虽年逾八旬,但程镕时创新之心不止,他总是鼓励学子们大胆突破,例如对于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就是程镕时特别鼓励的方向,“如果老是去研究人家已经研究过的东西,永远都达不到学科前沿和科学顶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