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计红梅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1/6 8:57:44
选择字号:
爱荷华州立大学教授张可昭:世界观会影响创造力

 

■本报记者 计红梅

如果老师只能按照指定内容授课,不能讲授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必然会压抑老师的创新性。而老师如果不能有自己的思想体系,学生自然也就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了。

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欧洲科学院院士……10月24日,在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的2014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上,诸多的称号和光环之外,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教授张可昭又多了一项荣誉——中国计算机学会海外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作为一名在国际计算机界享有颇高知名度的华裔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张可昭从他在美国从教30年的经历出发,为中国的教育建言献策。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中国科学报》:您在美国高校已从教30年了,曾经连续11年担任爱荷华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近几年,您多次到国内访问和讲学,也比较了解中国高等教育的情况。在您看来,现在赴美国高校留学的大陆学生有哪些优缺点?

张可昭:从中国大陆去美国高校的学生一般都比较勤奋,而且基础扎实,脑袋里装了很多知识,英语口语也有进步,但在英语写作方面还有一些问题。很普遍的现象是,接收了中国学生的美国教授,往往要花很多时间为学生修改文章,包括文法和思路。这些学生的文章大多缺乏起承转合,表现出来的就是想法很跳跃,表达碎片化。

《中国科学报》: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张可昭:我觉得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国内高等教育教得太多,给学生留出的自我成长空间太少。如果老师上课时面面俱到,学生就没有时间进行独立的思考,或学习如何自我表达了。我的建议是,讲课的时候只要抓住重点即可,不要照本宣科,让学生们学会自己学习,以及自主性地解决问题。例如,我在讲授软件工程类课程时,如果教科书上已有的我就不讲了,而是将重点放在让学生学会怎么与团队成员合作,怎么解决问题。至于英文写作,只能是多写多练,没有捷径。

要有自己的思想体系

《中国科学报》:在上课的时候,您觉得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有何不同呢?

张可昭:与美国学生相比,中国学生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在觉得自己的想法还不够成熟的时候。而美国学生很大胆,即便说错了也觉得没有关系。这比较明显地反映在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另外,中国的学生拥有的知识很多,但需要由上而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这方面的能力。这体现出他们所学的知识不够连贯,没有融会贯通的能力,特别是脑海中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

我有一位伊朗来的学生。我并没有给他额外多的指导,但他却能够自己找题目做,而且做得很好,并很快就可以毕业了。与之相比,一些从国内优秀高校来的学生,其课题却做了很久也还没有做完。当然,这不能一概而论,但总的来说,中国学生创新和冒险精神不够,应该更大胆一点。

《中国科学报》:您觉得这和中国大学的教育有关系吗?

张可昭:与中国相比,美国高校教师对于上课的教案有更多的自主性。即便学校确定了相关的授课内容,老师自己还是可以在此基础上修改,以形成自己的体系。如果老师只能按照指定内容授课,不能讲授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必然会压抑老师的创新性。而老师如果不能有自己的思想体系,学生自然也就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了。

给后进学生机会

《中国科学报》:在您看来,什么样的学生具有创造力?

张可昭:我的经验告诉我,进了很好的大学、总是考得很好的学生不见得有创造力,而学习中等或不行的孩子也不见得没有创造力,重要的是给后进学生以机会。

在我当系主任的时候,就曾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他大学没有读完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但他一直对计算机理论很感兴趣。在辍学几年后,他给我们系的一位教授写信,说他想做这位老师的学生。我们同意了他的请求,后来他的研究做得很出色。

《中国科学报》:批准这样一个请求时,会涉及到学校的哪些环节?

张可昭:在美国是教授治校,院系层面就有这样的权利。当时那位教授说,他对这名学生作了评估,觉得他很有潜力,我们就同意了,这是很简单的。

活跃的思想需要开放性

《中国科学报》:以您对中国大陆留美学生的观察,在为人处世和学术伦理方面您有何建议?

张可昭:大陆留学生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比较自我,不太关心别人怎么想。但在我看来,世界观是会影响创造力的。如果一个人对旁边的人没有兴趣,对世界没有兴趣,对社会漠不关心,这样的思想就不是开放性的思想。而开阔的视野才会带来更多的创造性。

《中国科学报》:您认为这一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张可昭:我认为这与教育的理念密切相关。我的大女儿从医学院毕业后,和她的先生一起去乌干达做了两年医疗志愿者。小女儿在读中学的时候,学校每年也会带20多个孩子去乌干达盖房子。当地没水、没电,但孩子们抢着去。我小女儿回来后,觉得自己的视野开阔了很多。当她申请大学时,必须要写一篇论文,类似的经历就成了很好的写作素材。大学的评审老师可以据此了解她在想些什么。

关心社会,帮助弱势群体,这些观念体现在美国最起步的教育中,并有相应的制度加以保障。而开阔的视野和开放式的思想必然会带来活跃的思维和更多的创造性。

《中国科学报》:目前在学术界,学术不端事件频发。您觉得老师可以在这方面做什么呢?

张可昭:我告诉我的学生,20年后我交给他们的知识都会过时,但有两样却可以一直保留,那就是方法论和做人的品德,所以我在教育学生的时候,特别注意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培养他们做人和做学问的品格和道德。

现在,有些老师在自己学生出现论文造假、抄袭等事情的时候,因为自己不知道就觉得学生的错事和自己没关系,但其实不是这样的。老师对学生的品德负有直接的责任,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教育。

《中国科学报》 (2014-11-06 第7版 观察)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