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雯雯)1月9日,记者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蒋学龙小组博士生李学友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和粪堆计数法,可快速、有效地监测和管理野生动物,研究高山林栖动物的栖息地利用,是高山峡谷地区野生动物调查与监测的一种快捷而简便的方法。该研究已发表在《种群生态学》上。
据介绍,横断山脉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增加了野外调查的难度。同时,偶蹄类野生种群具有行踪隐蔽、密度低等特点,传统的调查方法如样线法较难获得动物的丰富度和分布等信息。
“为此,我们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和粪堆计数法研究了高山麝 、毛冠鹿 、中华鬣羚 、川西斑羚这4种同域分布高山林栖偶蹄类动物的相对丰富度和生境利用特征。通过比较4种偶蹄类动物的拍摄率和粪堆遇见率,可快速、准确地评估某个地区的物种丰富度或比较不同生境、地区的物种丰富度。”李学友说。
同时,研究人员还采用拍摄率分析了4种有蹄类动物栖息地利用的时空格局,表明自动感应照相系统可以用来研究高山林栖动物的栖息地利用。与传统方法相比,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调查与监测中不受地形、气候及时间的限制,可24小时不间断地记录野生动物出现信息,具有准确、高效、省时、省力等特点。
《中国科学报》 (2014-01-13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