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 陈祖华
“俄航天领域取得的科技成就不久后将被耗尽,可能失去世界航天大国地位。”这是8月5日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在“质子-M”运载火箭事故调查委员会会议上,对航天署领导人及航天企业提出的批评。
今年7月2日,俄罗斯一枚“质子-M”火箭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后不久即爆炸解体。这是自2010年以来俄罗斯航天系统的第8次发射失败。这一连串事故不仅使俄罗斯航天业损失巨大,也使其在国际航天界的信誉进一步受损。
俄专家认为,发射失败的主因是人才青黄不接。
而在笔者看来,俄罗斯人才青黄不接的深层次原因是其原本强大的工科教育体系的崩溃,以及各界不重视科技人才培养。
正如俄罗斯宇宙研究院研究员罗金所说,最近20年来,该国热衷于研发高新科学技术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虽然政府最近几年在航空航天产业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其发展,但这些费用大都投给了新的研发项目,而投入到人才培养上的资金相对不足,造成了目前俄罗斯大部分掌握尖端技术的科学家都是年过半百的老科学家,年轻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比例越来越低。罗金认为,这种人才断档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从而导致了目前航天发射成功率大大降低。罗金还认为,目前俄罗斯的科技氛围也没有以前那么浓厚,年轻人对于最新科学技术的热情也大不如前。
苏联时期是个崇尚技术与知识的时代,科学家、工程师社会地位很高。科学家、工程师自然是俄罗斯人最向往的职业之一。因此,俄罗斯各大学的理工科专业可以招收到最优秀的学生,进而培养世界一流水平的科学家、工程师。这是苏联成为科技、工业强国的人才基础。
然而,目前的情况是,该国42%的民众认为国家公务员是“最具吸引力的职业”。俄罗斯当前愈演愈烈的“公务员热”直接导致一些高等院校“国家管理”和“公共事务管理”等与公务员相关文科专业的火爆。有统计显示,俄许多地区高等院校中与公务员有关联的文科专业报考比例高达1:160,足见俄罗斯青年青睐可能在毕业后更容易成为公务员的文科专业。
只要稍加对比和思考就可发现,中国的公务员热丝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此前国内研究者所作的各种调研也显示,全社会对科研人员的向往程度已经大不如前,学生们报考志愿时也不再将科技类专业作为首选。如果我们不重视类似的苗头并采取措施,前车之鉴就在身边。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制度经济研究所)
《中国科学报》 (2013-08-13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