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冯丽妃、刘晓倩)7月22日早7时45分,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震中烈度8度。《中国科学报》记者从甘肃省地震局获悉,截至22日下午3时,地震死亡人数上升至56人,337人重伤,十余人失踪。目前灾害具体伤亡损失正在进一步统计中。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临震预测能力不足导致此次地震预警最终仍陷于被动。
据中国地震局介绍,此次地震位于临潭—宕昌断裂带,有历史记录以来,震中附近20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25次。震级最大的地震是1654年7月21日甘肃天水南8.0级地震。1900年以来,这一范围内最大地震为1961年10月1日岷县5.7级地震。
中国地震局研究员徐锡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早在今年1月,地震局新地震带区划组就曾预测到临潭—宕昌断裂带有发生7级地震的潜能,并把这一地区列为地震危险区域。然而,临震预测能力不足导致此次地震预警最终仍陷于被动。
“此次地震发生以后,我们应该认真讨论包括现在的震中地区和周边地区还有没有可能发生大地震,在地震来之前有个结论,不能老是处于被动状态。”徐锡伟说。
“地震短期预报研究方向没有问题,但是进度仍然不够。地震学家若能加以研究,不断缩小地震发生的时空窗口,地震预报就有可能逼近实现。”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绍燮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汶川地震可能会有一定的触发作用,但是本身关系不是太大。”徐锡伟认为。 他解释说,从宏观来看,尽管临潭—宕昌断裂带与龙门山断裂带同属于南北地震带(兰州—天水带)上,但二者并不在同一地质构造带。汶川地震所处的位置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的龙门山断裂带,属于南北地震带中段的川滇地震带部分;而临潭—宕昌断裂带则属于东昆仑断裂带东段部分。
“不过,汶川8.0级大地震仍会造成库仑应力转移,对周边地震带上的应力场有大范围的调整过程,因此在库仑应力增加的地方,很容易受到影响触发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宏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近年来,我国地震呈现出北东东方向的关联性。从动态来看,地震不只与地下能量长期积累有关,它还像暴雨等极端天气一样,与全球性环境动力有关。”许绍燮告诉本报记者。
《中国科学报》 (2013-07-23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