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晨绯 郑千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7-9 9:29:35
选择字号:
走出风雪“鬼门关”
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素描
 
■本报记者 王晨绯 郑千里
 
盛夏时节,草毯肆意铺张、冷杉低调林立,牛羊在山坡吃草,山间公路空空荡荡……
 
《中国科学报》记者从巴音布鲁克,经G217、G218国道,赶往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以下简称积雪站),一路沉醉。
 
为“鬼门关”画图
 
新疆G217与G218国道在伊犁巩乃斯河畔交汇,此段“天山之巅公路”,横贯天山中部,连通新疆南北。
 
“别看现在这么美,冬天这里就是鬼门关。”司机师傅告诉记者,每年冬春狂风发作时,“天山公路”一片混沌,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路,哪里是悬崖,过往车辆“谈雪色变”。积雪站就在这条寂静又危险的天路上守候。
 
“快看!这是中国最早的防雪崩钢筋混凝土走廊,建于1980年,285.5米长,8.3米高,也是我们积雪站参与建设的防雪害工程之一。”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陈曦指着车外。
 
海拔3480米的哈希勒根达坂(达坂指某一高山制高点)防雪走廊地处“天山公路”咽喉。融雪化成水帘洞,赫赫显示着今春拦截几场大型雪害的战果。防雪走廊是天山一道风景,更是庇护公路的“金钟罩”。
 
越野车从艾肯达坂向下驶入巩乃斯河流域。这里是滋养哈萨克族牧民的夏牧场,也是进入那拉提大草原的一道深切峡谷风景线,但这里还是天山西部的大陆性积雪区。每年冬季,雪覆遍野,在积雪站周围十五公里范围的九条沟谷内,沟槽中常有风速达每秒25米以上的大风出现,裹挟起雪粒漫天狂啸,气温骤降、滴水成冰,使这里成为“鬼门关”,也成为天然的试验场。
 
“积雪站海拔1776米,以站为中心,上下各12公里,均是雪崩危害地段。在这样的地方从事山地积雪雪崩研究,在中国,甚至在中亚都是独一无二的。出于现场工作的必要性,前辈们将站址选在了雪崩最频繁的峡谷里。”积雪站站长李兰海心怀敬意。
 
积雪站从“四面楚歌”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经过数十年的野外观测及其相关研究,科学家绘制出了天山山系雪崩(风吹雪)危险区分布图。
 
茕茕孑立 踽踽独行
 
越野车深入峡谷后,手机信号完全消失。远远看见积雪站依靠巩乃斯河,坐在峡谷底部。毗邻的公路道班(养路工人临时住所)因为条件艰苦,早已人去房空。
 
气象场首先进入眼帘:铁围栏锈迹斑斑,扭曲变形得厉害。
 
“今春,对面山坡一场大雪崩直直冲下来,把栅栏都打弯了,接着狠狠撞击在小屋的墙壁上,还好房屋翻修过,否则观测员肯定遭殃。”副站长徐俊荣说,“我们的观测设备还是很齐全、先进的,有气象、水文、积雪物理与太阳辐射、积雪融水径流等设备。”
 
记者看见,对面山坡上有堆砌的土丘和犁出的台阶。它们是用来给雪崩球减速的。坡度最陡的地方还有一个高10米的三角架,当重达几吨的雪团滚落下来时,就会像坐滑梯一样,通过三角架,顺着导雪槽,以抛物线姿态越过积雪站冲到河里。
 
“三角架内的探头可测量雪团的冲击力,揭示雪崩的速度、压力等数据,进而推测雪团下落发展过程。”李兰海解释。
 
往院子里走,一个年轻人正在提桶接水。
 
“停水了吗?”记者很好奇。
 
“不,从不停水,没有自来水,只有这一个水管接着山上下来的泉水。”年轻人叫郭玲鹏,4年前来站里做实验,曾经在雪崩后徒步7个小时走出去修理仪器。
 
“电线拉不进来,所里投资建设了风能、太阳能互补型的小电站。但只够四五个人的日常用电和照明。”李兰海说。
 
目前,站内和外界联系仅靠一根网线,方圆25公里少有住户,每周需要进城囤“粮草”和洗澡。后勤韦新誉师傅打趣:“最喜欢撕日历,一次多撕几张,日子走得快。”
 
借雪发挥做文章
 
记者紧接着来到筹建中的积雪站升级版——伊犁河流域生态系统研究站。它坐落在离积雪站35公里的那拉提镇。
 
“由于地理条件限制,积雪站的发展曾一度陷入瓶颈。新站将从单一学科发展到多学科,从积雪研究发展到积雪生态研究,从点发展到整个流域。我国稳定积雪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4%,储量达750亿立方米。作为我国唯一的积雪站,我们大有文章可做。”李兰海声音提高了几分。
 
李兰海指出,冰川作为气候变化的指示器,为干旱区提供了稳定的基础水源,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年间变化还是靠降水,而山区水资源变化的本质是积雪。
 
“雪崩对山区积雪具有再分配的作用,影响人类活动时才成为灾害。它作为山地生态系统形成因素之一,对不同尺度山地和不同季节的气候环境具有调节功能。”积雪站第一任站长胡汝骥这样总结。
 
作为国际河流伊犁河的源头,天山积雪的研究除了服务于西部干旱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国家生态外交以及跨界河流谈判的重要依据。
 
“我们走过危险,走过孤独,也走出了瓶颈。”陈曦若有所思。
 
《中国科学报》 (2013-07-09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