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科学家在研究这一新型冠状病毒,其因病毒表面的冠状凸起而命名。
图片来源:SCIENCE STILLS/VISUALS UNLIMITE/VISUALS UNLIMITED/CORBIS
■本报见习记者 张冬冬
3月19日,一架私人飞机在慕尼黑机场降落。这架救护飞机里是一位来自阿布扎比的73岁老人,他患有严重肺炎,家人希望德国的医生可以救他。
而医生却救不了他。一周后,这位病人在慕尼黑北部的Schwabing诊所不治身亡。第二天,他的尸体被运回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实验室分析显示,他感染了一种新的冠状病毒——这是全球已知的第17个病例和第11个致死病例。
这位病人最后的旅程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一种存在很多疑问的呼吸道疾病暴发的又一次机会。波恩大学病毒学家Christian Drosten称,他已经完成对这种病毒的基因组测序,并很快将发表该序列与其他已知序列的对比,这可能对人们认识nCoV(异常冠状病毒)的传播模式有所启迪。nCoV的名称来自世界卫生组织(WHO)。
在首次报道该病毒6个月后,科学家相信在17例已知病例之外,还有更多人感染该病毒,一些人的症状比较温和,因此没有寻求医院治疗,但这类病人的具体数量并不确定;科学家猜测该病毒来源于动物,但并不清楚是哪种动物。几乎能确定的是存在人际间传播,不过其传播机制尚不明确。这种冠状病毒是SARS的远亲。2003年,SARS肆虐全球,然而科学家尚未发现nCoV是否也具有引发全球危机的潜力。
由于病毒暴发,科学家已发布了从病人体内提取的4株菌株的基因,并对其进行诊断测试,着手开展动物模型试验——Munster将第一次成功试验的报告发表在一周前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网络版上。在《自然》杂志3月14日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荷兰鹿特丹伊拉斯谟医学中心的Bart Haagmans科研团队也确定了病毒的受体—— 一种被称为DPP4的蛋白质,位于人体肺部深处的细胞表面。
Munster发表在NEJM上的论文不仅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测试候选药物和疫苗的方法,还提供证据证明nCoV——通常被称为hCoV-EMC,由首先发现它的伊拉斯谟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命名——是使人致病的原因。在这项研究中,Munster和同事为6只恒河猴接种病毒。这些恒河猴在24小时内感染了肺炎,伴随发烧、咳嗽和食欲下降等症状,同时尸检发现它们的下呼吸道中有亮红色病变。团队中的病理学家称该疾病的严重程度(存在个体差异)为“轻度到中度”。研究人员重新将病毒从染病动物中分离出,完成了科赫法则——证明病原体致病的经典标准。
伊拉斯谟医学中心的Haagmans研究团队尝试在食蟹猴中进行同样的试验,然而在该物种中,病毒几乎无法复制,也完全没有引起疾病症状。Haagmans在3月14日的一个鹿特丹会议上陈述了这些发现,但他称,只有在更好地理解这些动物不被影响的原因后才会发表试验数据。他认为,这可能是某些物种特有的本能,又或者是由于这些猴子年龄太小;该团队之前的试验显示,年龄较大的猴子更容易感染SARS病毒,与人类暴发该病的模式相似。(Munster试验中的恒河猴年龄在6岁到12岁之间。)
然而,很少有实验室拥有猴子,且使用猴子做试验花费昂贵;美国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医学院的冠状病毒研究员Matthew Frieman称,研究人员也开发了感染和疾病研究的小动物模型。SARS病毒不在老鼠体内复制,而根据鼠体改造的病毒却也可以使老鼠致病。然而,Frieman和其他研究人员却不能使这种新病毒感染老鼠。Munster的仓鼠试验失败,Haagmans对白鼬的尝试也没有成功。“看来在使用小动物做实验方面,我们一点儿运气也没有。”Haagmans说。
Drosten表示,他计划很快发表自己的研究分析,包括从慕尼黑病人体内得到的病毒基因测序内容。
另外,Drosten称,他有一个去年秋天在埃森市的一家医院接受治疗的卡塔尔病人的部分病毒基因序列。(由于该样本仅有很少的病毒RNA,他的团队在测序上遇到了很大困难。)Drosten的分析显示,地域上接近的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病毒形成了一个单独的病毒组——Drosten称之为“海湾分支”——与沙特阿拉伯和约旦的病毒不同。
Munster说,只有当前的流行病学研究可以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带来希望。连WHO都不确定中东的4个国家是不是在流行该病毒,不过它在试图鼓励开展共同的研究。
“我不知道WHO是否能对目前所有的研究工作进行全局掌控。”WHO发言人Gregory Hartl说。作为一个人类健康机构,他指出,WHO并没有参与动物试验,“不过我们需要知道更多关于这种病毒的事情”。
《中国科学报》 (2013-04-08 第3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