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珉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3-8 8:54:29
选择字号:
寻找真相:含羞草是否可以预测地震

 
含羞草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到目前为止,地震还不是一个能够预报的自然灾害。无论是科学界还是民间,都在为地震预测积极寻找“良方”。也正因此,各种地震前发生的“异常”都会被追问,它们是不是能成为预测地震的途径。
 
■本报记者 胡珉琦
 
2月19日10时46分58秒,云南昭通市巧家县药山镇一带发生4.9级地震,共造成8人受伤,其中2名重伤;
 
2月20日13时01分,普洱市墨江县发生4.8级地震,墨江县当地震感强烈,出现梭瓦及墙体局部开裂现象;
 
2月20日3时21分,广西百色市田东县、平果县和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发生4.5级地震,共造成8010人受灾。
 
近日,我国西南地区接连发生地震,人们不免又陷入对地震频发的恐慌。不过,有网友“惊喜”地挖掘出消息称,一种本就很奇特的植物——含羞草可以预测地震,在地震之前几天,含羞草会出现某种异常的“行为”。
 
含羞草具有感震性
 
含羞草是一种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地区的豆科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从外观上看,它的叶子有着长长的叶柄,每根叶柄前面会分出四根羽轴,每一根羽轴上则生长着两排椭圆形的小羽片。
 
而含羞草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如果人们用手轻轻碰触一下它的羽片,羽片就会立即收缩起来,合在一起。人们这才认为它是一种特别“害羞”的植物,也叫它感应草、知羞草、怕丑草等等。
 
如果人们给它的刺激较强,这种刺激会很快地依次传递到邻近的小叶,乃至整个复叶的小叶,使叶柄也变得下垂。如果刺激更大,甚至可以使整株植物的小叶合拢,复叶下垂。不过,过一段时间,它就又会恢复原状。
 
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研究员曹敏向记者解释,植物的这种反应从植物生理学上讲叫做感震运动。
 
土耳其的一位地震学家曾经提出,由于含羞草的感震性比较强,在强烈地震发生几小时之前,含羞草的叶子会突然萎缩,然后枯萎。
 
在地震多发的日本,也有科学家进行长期观察后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在白天是张开的,而夜晚则自然合闭。如果含羞草叶片出现白天合闭,夜晚张开的反常现象,便是发生地震的先兆。例如,1938年1月11日上午7时,含羞草开始张开,但是到了10时,叶子突然全部合闭,果然在13日发生了强烈地震。
 
因此,有网友纷纷表示,可以在家里种上几盆含羞草,说不定地震来临前就能派上大用场。
 
感震运动与地震没有必然关系
 
曹敏说,在植物学界,含羞草感震运动的异常与地震之间并不存在确切的联系,他认为,这样的说法缺乏依据。
 
他告诉记者,含羞草总叶柄和小叶柄基部膨大,称为叶枕,含羞草之所以一受到触碰就会下垂,是因为植物感受刺激的细胞的膜透性和膜内外的离子浓度在瞬间发生了变化,导致叶枕细胞膨压改变,从而使小叶合拢。
 
不过,令含羞草感觉敏感的震动属于机械震动,地震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绍燮认为,如果是地震带来的机械震动使得含羞草小叶闭合,那么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针对震动的监测仪器早在第一时间也会作出反应,而且,那时应该是地震已经来临的时候,不存在预测之说。
 
曹敏也表示,感震性并不是含羞草的专利,捕蝇草的叶子可以化为精巧的捕虫器,当小动物踏上捕虫器,触发感震运动,叶子合拢,将入侵的小动物捕获。跳舞草受到声波的刺激,它的一对侧小叶能进行明显的转动。
 
“而且,即使含羞草出现张开或者合拢的异常行为,还可能是因为受到光照、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使细胞内水分变化加快,从而导致细胞膨压改变。”他补充道,“地震发生前几天,含羞草所谓的‘异常’可能是自然界其他环境条件改变而引起的,这在植物当中非常普遍。”
 
“经验之谈”未必不靠谱
 
事实上,关于植物可以预测地震的说法并不局限于含羞草一种。例如,在地震前,蒲公英在初冬季节就提前开了花;山芋藤会一反常态突然开花;竹子会突然开花后大面积死亡等等。
 
但在主流学界,这些“经验之谈”始终没有得到认可,因为,学者很难在它们两者之间建立起科学上可以反复试验、求证的确切的因果关系。事实上,就在“地震是否可以预测”的问题上,学界也始终没有达成共识。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陈一文告诉记者,在古代,对待科学存在两种观念,分别是唯理和唯象。唯理之人,凡事都要讲理论基础,只有理论可以解释的,才能被相信;唯象之人,侧重研究现象,然后寻找规律,并用于实践,对于背后那些解释不清的道理,他们认为可以慢慢研究。
 
“唯理是当今科学界的主流,但与理论相比,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它是第一性的,如果对那些还不能用现有科学理论解释的现象统统持绝对否定的态度,这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在陈一文看来,地震是自然界非常复杂的一种现象,它巨大的能量积累过程会在许多方面产生一些前兆性的反应,因此,人类需要先对更多异常现象进行积累,才有可能慢慢探寻出其背后的机制。
 
“寄希望于某一位研究者的某一种方法就能达到非常高的预测可靠性和准确性是不客观的,可靠、准确的预测一定是建立在诸多研究者无数方法综合的基础之上的。”
 
他告诉记者,土耳其有一个志愿者组织,他们的成员分布在全国各地,平日里观察各种自然界的异常现象,记录后汇总到一个网站,并向公众及时报告。陈一文说,在自己持续观察的六七年时间中,发现某一时间点出现的异常现象总是集中在同一个区域。而据称这个网站发布的地震预测有70%~80%是比较准确的。
 
因此,他认为,对于民间的关于地震预测的“经验之谈”,不管是植物、动物,或是地震云、井水异常等等,在人类没能足够了解自然之前,不应该断然否决。
 
《中国科学报》 (2013-03-08 第11版 真相)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