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铭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发布时间:2013-12-16 14:08:12
选择字号:
曹文宣院士谈长江生态系统:现在长江无鱼可捕

 
中科院院士曹文宣谈长江生态系统
 
为了一些经济利益,把国家的水域资源破坏掉,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在今天的中国,水利工程专家同生态专家似乎已经成了天然的“敌人”。2013年有关“长江生态系统崩溃”的问题,再次引发了这种对峙。
 
长江,作为中国和亚洲第一大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而对长江的开发也在近年达到高峰---除了三峡、南水北调等大型工程,它还直接体现在金沙江等上游梯级开发问题上。
 
《瞭望东方周刊》日前就长江生态问题专访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他是目前中国资历最老的长江生态系统专家之一,也是长江10年休渔的主要提倡者。这一政策被认为是保护长江生态的最后一次机会。
 
曹文宣在此次专访中列举了近年来为保护长江生态而进行的一系列努力,但他评价“效果都不是很大”,具体表现在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鳍豚已经“功能性绝灭”,另一种一级保护动物白鲟已经10年不见踪影。
 
此外,二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也急剧减少:从2006年的1800头减少到2012年的1040头,濒危程度加剧。
 
在他看来,如何平衡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乃是解决长江生态问题的真正要点。
 
江湖关系受极大影响
 
《瞭望东方周刊》:最近有一种说法,就是长江生态系统已濒临崩溃,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曹文宣:现在长江水系的生态系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三峡工程对长江水域生态还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一般来说,当前影响生态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是酷渔滥捕,“迷魂阵”、电捕等渔具渔法对鱼类资源的危害程度远远超过海洋中的“绝户网”。其他因素还包括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江湖阻隔、围湖造田、工矿废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等等。大坝对生态环境的改变是不可逆的,长江上游水电梯级开发将对长江生态系统产生叠加影响,它未来对长江的生态系统、生物生存的影响,现在还不能预见。
 
1989年写三峡水利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时候,我们就预测,三峡水库建成以后,将导致长江水温、洪水过程等水文特征改变。“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的繁殖期将会延后,其产卵期由原来的4月底5月初推迟到了现在的5月下旬;中华鲟原来是10月下旬至11月初开始产卵,现在已经推迟到了11月下旬。
 
产卵时间延后,水中浮游生物、水草等鱼类饵料都会发生变化,生态因子发生变化,对鱼苗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对物种的延续不利,这个问题非常严重。
 
以金沙江为例,现在呈梯级开发态势,下游溪洛渡等4个水电站都是很高的大坝,有的高达200多米。金沙江上游规划了13个水电站,中游已经建成、规划中、在建的水电站共有10个。
 
受东亚季风的影响,长江上游丰水期、枯水期的径流量差异很大,有些河谷地区水位差达20余米。上游水电站梯级开发的形式,改变了河流水域生态。河水由激流变成缓流,改变水流的流速、流态等水文特征的同时,也改变了径流的时空分布格局,影响了该流域特有鱼类的生存。
 
具体来说,长江上游有很多鱼类都适宜在急流环境中生活,这些鱼类在不深的河滩里以吃底栖生物为食。大坝建成后,流速变缓,河水变深,光照不足、泥沙沉积致使大量底栖生物不能生长,也就不能为鱼类提供足够的食物,对长江上游120多种特有鱼类的生存产生极大影响。
 
如果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等河流在修建水电站的时候少建两个大坝,在不建坝江段的河流及其支流一起设立保护区,就可以保护很多鱼类、很多物种。
 
但是,这种设想现在来看更困难了,都在抢地盘。例如,金沙江中游在建的金沙、银江水电站,并没有列入长江流域水电规划,是攀枝花地方政府在建设,这是不对的。这两个非规划水电站的修建,很可能使圆口铜鱼最后一块栖息繁殖地消失殆尽。
 
三峡大坝建成以后,水库回水区达600多公里,一直上溯到重庆上面的小南海,像圆口铜鱼、岩原鲤这些很难在静水里生存的特有鱼类的生存,就受到了严峻挑战。
 
随着气候变化,水量是减少的,冰川萎缩、冻土退化、冻土储水能力降低;同时,修建大坝后,水库水面面积增大,蒸发量明显增加。比如溪洛渡、向家坝建成后,当地河流径流量减少了3%。
 
三峡宜昌水文站数据显示,近年平均径流量和三峡水电站建成前相比,减少了500多亿立方米的水量。长江径流量的减少会导致鄱阳湖、洞庭湖枯水期提前,枯水期水位更低,当地的航运、灌溉都会遇到问题。
 
南水北调连锁反应
 
《瞭望东方周刊》:长江水利开发并非从三峡开始,过去的工程影响如何?
 
曹文宣: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论证葛洲坝影响的时候,主要是对中华鲟的阻隔。
 
而三峡大坝的建成,对长江生态系统的影响体现在多方面。从三峡大坝泄水闸下泄的家鱼苗95%是死鱼。
 
泥沙方面,现在超过70%的泥沙沉积在三峡库区,下来的是清水。清水也不一定都是好事,因为泥沙可以吸附很多污染物,没有泥沙就无法吸附污染物了,河流污染就加重了。
 
再者,由于清水的冲刷,荆江河段河床冲深,造成长江水位下降。城陵矶水位降到23米的时候,洞庭湖的水就都排光了,湖泊提前进入枯水期。
 
另外,沿岸码头也要重新修建。对于水域生态来说,很多江心洲被冲刷减小了。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长兴岛受清水冲刷的影响,岸线也不断退缩。还有,对长江堤坝的冲刷。
 
《瞭望东方周刊》:三峡工程完工后,长江流域最大的水利工程就是南水北调,您如何看它的影响?
 
曹文宣:汉江上游地区的跨流域调水要把汉江三分之一的水量调往北方地区。除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期,还有“引汉济渭”工程,所以汉江中下游的水量就减少很多,枯水季节特别是一二月份,长江水可能就会倒灌进汉江。
 
按照规划,汉江的梯级水库一直修建到襄樊。与此同时,上游支流污染严重的唐白河注入汉江,伴随着汉江中下游流水不畅,将会使汉江中下游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生长,出现水华,使汉口水厂的水源受到威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决定实施“引江济汉”,把长江水从沙市调到兴隆。
 
“引江济汉”实施以后,必定会影响洞庭湖。所以洞庭湖提出来要在岳阳修建水闸,把水拦起来,否则洞庭湖的枯水期会大大提前。
 
南水北调西线对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影响会更大。相对而言,长江上游的生态系统更为脆弱,调水源区的生产、生活都会受到影响,需要慎重对待。
 
从未来看,南水北调中线二期还很难说。陕西省“引汉济渭”也调走不少水,现在汉江的水不多了。湖北省也会力争保护汉江。而单就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来说,对长江的影响不是那么明显。主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影响大。
 
《瞭望东方周刊》:长江沿岸地区生活污水、工业生产污水的排放,状况是怎样的?
 
曹文宣:现在,国家非常重视污水处理,建设了很多污水处理厂。但是日常污水的处理需要耗费大量的电,有些地方没有足够运转经费,只是在领导来检查的时候象征性运转。
 
长江的污染问题集中体现在岸边污染带。总体来说,长江的污水污染还在可控的范围,原因就在于它是沿线城市的饮用水源。不过,饮水安全问题不容小觑,要对有毒污染物严加控制。举个例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湖北沙市农药厂的长江排污口旁边竖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两公里范围内,禁止人畜饮用”,但是路过的鱼类不知道这里的水质,不少经过的鱼类在这里就被毒死了。
 
在应对饮水污染方面,我们应该着手准备战备水源,将一些湖泊水库的生态修复提上日程,保持水质清洁,我曾建议把梁子湖作为武汉市的战备水源。

1 2 下一页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