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发布 |
报告显示:中英农业经济水平相差150年 |
路甬祥:没有“三农”现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现代化 |
本报北京5月13日讯(记者潘希)今天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指出,以农业增加值比例、农业劳动力比例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三项指标计算,2008年,中国农业经济水平与英国相差约150年,与美国相差108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比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低约10倍,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比中国国家现代化水平低约10%。
该报告是配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由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的第12本中国现代化报告。
“我们建议研究制定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路线图,这份路线图应是中国农业现代化战略目标和基本路径的系统集成,加速我国从传统农业向初级现代农业和高级现代农业的转型,迎头赶上发达国家。”5月13日,《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专家座谈会召开,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认为,我国要在2050年达到世界农业中等发达水平,21世纪末达到世界农业先进水平。
“显然,农业现代化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农业水平亟待提高。”何传启及其课题组分析各项指标和数据后认为,农业现代化大致有三个标准:首先,必须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解放和提高;其次,有利于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农民全面发展;其三,有利于农业生态平衡和国家食品安全。
但是,“目前,中国农业的发展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也就是谷物单产高,但农业劳动生产率比较低”,何传启表示,他们预计,到2050年中国人口约15亿,中国谷物需求约7.8亿吨,中国肉食需求约1.2亿吨。但与此同时,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人均谷物种植面积都在下降。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中国农业现代化不仅影响中国,而且影响世界。”何传启认为,如何满足中国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带来的农业产品的需求,对中国农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同时也是挑战。
对此,何传启代表课题组提出了9项具体建议:深化农业科技改革,建设农业创新体系;根据科学规律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实施现代畜牧工程,提高营养供应水平;科学修订农业区划,三大农业协调发展;实施新农民培训计划,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实施农村小康工程,消灭农村绝对贫困;研制《中国人营养指南》,引导国民合理消费。
《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一次聚焦部门现代化研究,时间跨度400年,从1700年到21世纪末,空间跨度131个国家,覆盖世界97%的人口。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原院长路甬祥在给课题组的信中写道:“没有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也不可能有中国的现代化。这份报告不仅对全国,而且对各省市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作出了评估分析,给人以新的视角和启示。我相信将会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发生积极的影响。”
出席座谈会的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规划战略局局长潘教峰表示,中国15亿人的现代化是规模空前的,由此带来的能源、资源、环境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凸显,现代化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现代化的选择也显得更加迫切。对解决这种紧迫、现实、重大的问题提出有见地的可操作性建议,对整个国家现代化研究的意义更加重大。
《中国科学报》 (2012-05-14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