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吴江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4-25 8:46:41
选择字号:
武大教改:“教授上岗”只是第一步
 
当习惯了向硕士博士讲授高深知识的教授面对一群“90后”的本科生时,他们的压力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本报记者 陈彬 通讯员 吴江龙
 
离上课还有几分钟的时间,武汉大学国学院副院长于亭安静地坐在位置上。他习惯了在这个时间稳稳心神,想一下待会儿需要讲授的知识重点。接着,他站起身走进教室,上课铃响起,面对几十张“90后”本科生熟悉的面孔,开始讲课。
 
作为一名教授,这几乎是于亭每个工作日都要做的事情——给本科生上课。而不久之后,他在武汉大学的每一位教授同事也会和他一样完成这份工作。
 
不久前,武汉大学透露,该校将在“十二五”期间要求所有教授给本科生上课,致力打造世界一流本科教育。
 
大学的基础质量在本科
 
对于出台这一政策的原因,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在该校2012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表示:一流的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本科教育。国外诸如哈佛、耶鲁、麻省理工等都十分重视本科生的质量培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武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做“本科生文章”,而要求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便是这一篇“大文章”的重要部分。
 
据统计,武汉大学在2010~2011学年中,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平均比例是87.97%,教授上课率达到100%的学院有11个,上课率最低的只有66.7%。另一点要注意的是,该校近几年引进的各类人才给本科生上课的比例更低,很多根本就没上过本科生的课。
 
“耶鲁大学要求所有的教授无论年龄长幼、成就大小都要定期给本科生上课,诺贝尔奖得主也不例外。我们也要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确立为一项基本制度。”李晓红说。
 
于亭所在的国学院的师资是从“文史哲”三个院系中抽调出来的,大部分都是学有所成的教授。对于给本科生上课这件事,作为学院的副院长,于亭有着自己的理解。“在很多高校,本科生‘历尽磨难’进入大学后,便处于了‘放养’的状态,学校的关注点主要在硕博生身上,但大学最基础的质量体现还是在本科生身上。对此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他说。
 
给本科生上课“如临大敌”
 
于亭今年需要承担5门课程的讲授任务。其中有三门是直接面对本科生的。换句话说,他要将自己一多半的教学时间放在本科生身上,或许有人觉得这一安排会降低于亭的教学难度,毕竟本科生的知识深度要浅一些。但于亭自己显然不这么想。
 
“我的一个同事曾说过,给本科生上课的感觉是‘如临大敌’,我也有类似的感觉。”他说,这是因为硕博士比较注重自身研究意识的形成,上课时点拨一下就可以了;而本科生则要求知识传授的相对系统化,要照顾他的接受能力,调动他们的听课兴趣,这就需要在课程安排方面大花心思。而且目前的本科生多为“90后”,思想活跃、个性张扬。“当你在课堂上准备不足时,学生们立刻就会有反应,或心不在焉,或表情困惑。而且一旦在课堂上出现错误,孩子们会直言不讳地指出,这对教师都是考验。”
 
类似的事情就发生在于亭自己身上:有一个姓覃的本科生,于亭知道这个姓氏有两个读音,分别为“qín”和“tán”。在第一次上课点名前,他还特意翻阅了古书《广韵》,以确定读音。当他发现在“tán”音一栏下有“姓氏”的标准时,于亭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找到了正确读音。
 
于是在课堂上,他大声念出这个学生的名字,台下马上传来学生们的一片纠正声:“老师,您念错了!”
 
“作为一名教师,我当时觉得无地自容。”于亭说,为了自罚,他出钱请学生们大吃了一顿。
 
对于于亭的“遭遇”,国家级教学名师、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程功臻感同身受。程功臻在十几年前便开始给本科生上课。但直到今天,他依然坦言本科生“不好教”。
 
“国家一直在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本科生而言更是如此。”程功臻说,面对本科生,我们在储备必要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必须想尽办法,创新教学技巧,在提高学生听课兴趣的同时,启迪他们的创新和批判意识,这是一件很下功夫的事情。
 
上课≠上好课
 
当越来越多的教授出现在讲台上时,最高兴的莫过于台下听课的本科生。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学生张慧敏今年就要本科毕业了。在校4年的时间,她接触的老师不在少数。对于教授与一般老师上课的区别,她坦言最大的不同还在于眼界。
 
“其他老师也会在教授知识点之外,给我们普及一些学科的前沿知识,但教授们的学识深度和视野要更宽,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便学到了最先进的理念和学习方法。”她说。
 
张慧敏的看法代表了很多学生,但也有学生在欣喜之余,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比如该校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王睿。
 
“教授上课当然是好事,我们也很高兴。但其实有些教授也许学识广博,但上课却不一定能上好;而有些副教授甚至讲师,课上得同样很棒,我们并不是十分注重‘头衔’。”王睿说。
 
在采访中,程功臻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他表示,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固然是件好事,但需要注意的是,教授的职称并不能代表其有很强的教学能力,因为有些人是因为科研能力强而评为教授的,对于这些教授而言,如何将自身的知识很好地传授给这些本科生,其实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能上课并不等于就能上好课,在我看来,教授上课只是第一步,如何提高教授的授课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本科生的年龄和知识结构特点,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中国科学报》 (2012-04-25 B2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备受科技巨头青睐 下一代地热来了 变暖加速喜马拉雅高山树线向高海拔扩张
“双星合璧”制造人工日食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