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政
3月16日,当我把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交到学院科研处,走出办公大楼的时候,望着蔚蓝的天空,长舒了一口气………
从2月初开始着手写申请书,到正式递交。在近40天里发生了太多让我感动的事,一幕幕如在眼前。我将它记录下来,作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并与朋友们共勉。
2月9日,我结合自己的博士论文研究方向开始构思,设想研究内容、研究目的、试验材料、试验方法和技术路线等,并确定申请类型为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自此,每天想的全是科学基金的事,想着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别人研究到什么层次,怎样提炼创新点以及如何安排问题的逻辑,段与段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怎样衔接,如何突出该问题重要性等。
那段时间,我一直处于一种亢奋状态。觉得构思和创作是一种快乐,尤其是在通读大量文献的过程中,感觉是在和别人探讨、交流,更重要的是读到一些对问题分析和讨论处理得很好的文章时,能从中获得很多乐趣。
白天要工作,所以晚上干到深夜三四点是常事。有一天,觉得比较晚了,起来倒杯水喝,发现已是凌晨3点50分。本想再稍微看一会儿就睡觉,毕竟一直熬夜对身体不好,同时也得考虑第二天的工作效率。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发现电脑周围的光线不太对劲。抬头一看,天已经蒙蒙亮了。再一看表,已是早上8点45分。
那段时间我白天跟别人说话的时候,一边说着话,一边构思着申请;晚上躺在床上,感觉有什么地方想到要点了,就赶紧爬起来把它记下来。有一次,我和妻子、女儿一起出门,临出门想到一句比较合适的话,就赶紧从电脑包里拿出笔纸把它记下来。
2月底,初稿完成了,我把本子交给导师,请其提提意见。3月1日,实验室一位老师打电话过来,说我的本子问题很大。
和这位老师通了将近一个小时电话,他对我的基金申请书立项依据部分进行了重点分析,首先从研究的重要性入手,对某病害的危害现状、目前国内外各种防治方法、调控的重要性以及命题的落脚点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说,为我的基金申请指明了努力方向。
此后我又和另一位师兄进行了深入交谈,理清了思路,开始重新查找文献。
经过一周多夜以继日的奋战,3月10日,终于将第二版发给导师、同事和师兄看。这段时间,我工作生活都没顾上,感谢父母为我做好一日三餐。有时,父亲看我熬夜到很晚,半夜还爬起来给我做荷包蛋面条,我的妻子也承担起照顾女儿的重任。
得到回复后,我又在大家的指点下作了多次修正。3月12日,第三版修改完毕;3月13日,第四版修改完毕;3月14日,第五版完成;3月15日凌晨,第六版修改完毕;3月15日下午,第七版修改完毕;3月15日深夜,第八版修改完毕;3月16日上午,第九版修改完毕;3月16日晚上,第十版修改完毕。
在此过程中,导师、同事和师兄为我付出了很多,尤其是在第五版的时候,导师亲自动手,一直修改到凌晨2点多(我们实验室有个QQ群,我看他的头像一直亮到凌晨2点)才给我发过来修改后的申请。导师大刀阔斧删减合并、重组协调让申请表达更清晰、更直观。
连续查阅资料、伏案疾书,超高强度的写作并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后,我颈椎和肩部僵硬、双臂发麻,觉得有一种身心俱疲的感觉。
从3月12日开始,我每晚只睡两三个小时。在睡觉的时候,头脑里的思维活动也没有停止。3月15日晚上,看到密密麻麻的修订,想到还有那么多问题没有写完,心里烦闷,心跳加速,头脑一片空白,觉得再多坐一分钟就会猝倒,真觉得写基金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甚至怀疑自己究竟是不是干科研的料,有没有这个能力。郁闷之下,干脆躺到办公室的沙发上睡起觉来。23点醒来,感觉好多了,我又开始静下心来,慢慢地投入写作,就这样干到16日。
这段日子里,我付出了很多,收获得更多。收获了师情、亲情和友情,正是有太多人的付出,才使我这份申请书能够完成,我才能获得这么多训练,最终申请得以完稿,顺利上交。
经历这些后,我觉得科学基金申请是否能中已经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了。如果中了,是我之幸,为我以后的科研前进的道路提供了一个基础平台和必要的经费保障;如果没中,我也在此过程中收获了很多东西,在他们的指点下知道了应该怎么去写基金申请书,在评委们的指点下,知道没中的原因,为我今后继续申请国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科学报》 (2012-04-25 A3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