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堂图片来自网络
事实证明,只有加强中医基础研究,把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重大问题搞清楚,才能让中医药更有生命力。
■本报记者 张双虎
最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中医药学几个关键科学问题的现代研究”结束评估会议在北京举行。
由15位院士、专家组成的结束评估专家组在听取成果汇报和战略研究报告,并经讨论和评议后认为,该计划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向大科学背景下的健康医学发展,初步构建了具有中医特色的研究模式,建立了适宜中医药基础研究的技术,培养了一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队伍,扩大了中医药国际影响,为中医药创新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不久前颁布的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13项中医药项目获国家科技奖。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2项。其中,几乎所有项目都直接或间接获得过科学基金的资助,显示了科学基金在中医药科学基础研究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科学基金功不可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次年,便开始对有中医药内容的项目进行资助,1988年基金委设立中医中药学科,1989年开始对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的中医药相关申请项目进行资助。20多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中医药学科在基础性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从“八五”到“十一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累计对4000多个中医中药学项目进行了资助,金额达10.3亿元,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针灸、推拿、康复、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药物学、中药药理学、民族医药学以及中医药新方法和新技术等领域在内的基础研究。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八处(中医药)处长王昌恩介绍,“十一五”期间基金对中医药研究项目的资助力度大幅提高,由“十五”期间的1.77亿元提高到6.25亿元,资助项目也由800多项增加到2300多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学科资助过的院士达20多位,资助项目获得的奖项更是数不胜数。据不完全统计,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中医学与中药学项目,至今已荣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的奖项超过百项。其中,陈可冀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韩济生、杨宝峰、陈竺等分别获得数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数十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省部级奖励的项目则更多。
“多年来,在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中医学科在基础性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尤其是近年来,在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下,中医药界、中西医结合界以及相关学科领域的众多学者采用现代、多学科的技术和方法对中医药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从各种角度印证了中医药学的科学性,展现出中医药理论现代科学的实质,提高了中医药防治疾病的临床疗效,对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功不可没。” 王昌恩说。
发展时机不可错失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中药学作为医学科学部八处的三个一级学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今年2月刚刚完成结束评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就是一个例证。”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商洪才对《中国科学报》说。
作为“中医药学几个关键科学问题的现代研究”重大研究计划的参与者之一,商洪才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中药学基础研究有着切身的体会。他所在的团队也因建立并完善了中医药循证研究与评价模式、方法和关键技术,建立了包括中心随机化、数据管理电子化等先进方法和技术的大规模临床研究平台而获得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中医药作为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学相比更具宏观准确性。强调辨证论治、治病的人,更符合现代生物医学模式。重视预防,提倡治未病,关口前移。”商洪才说,“同时,中医药在慢病、难治病的治疗及亚健康状态的调整上也有其独特的效果。”
对中医药在诊疗上的优势,山西大学教授、山西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主任秦雪梅认为,中医多成分、多靶点,能命中多个目标,因此有自己独到的疗效。
秦雪梅团队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以山西道地药材资源为研究对象,逐渐形成了山西道地药材质量控制和资源评价的研究方向。她在获得国家自然基金的资助后,陆续获得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国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重大项目。
“科学基金对青年人才成长的作用不可或缺,我们课题组的青年教师也陆续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的资助。”秦雪梅对《中国科学报》说,“在获得一系列科学基金资助后,我们陆续申报了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交叉学科‘本草生物学’博士点,目前‘本草生物学’是山西省唯一的药学类博士点。”
同样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持续资助下,获得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解放军第302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暨全军中医药研究所研究员肖小河对当前中医药学科的发展态势给予了充分肯定。
“中医药既是我国重要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我国最具有原始创新潜力的科技领域。只有加强中医基础研究,才能让中医药更有生命力。”肖小河对《中国科学报》说,“这些年在科学基金资助下,中医药基础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国际上也逐渐开始理解和接受中医药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创新更需规范
在 “中医药学几个关键科学问题的现代研究”重大研究计划结束评估会上,专家组建议应进一步加强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原创思维整合;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加强临床与基础结合,促进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强化多学科合作,发挥中医药在现代生命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肖小河认为,中药科学研究要想在可期待的时间里取得重大突破,有三大层面的基本问题必须得到首要解决。一是科学把握中药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二是应科学制订中药科学研究的基本导向和策略,“要创新,更要规范”。三是应科学制订国家中医药科技发展“线路图”。
“中药有效性评价与再提高、中药安全性评价与合理用药、中药药效物质筛选与辨识、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技术、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科学表征与应用等可作为今后20 年内我国中药研究的重点发展领域。”肖小河说。
对于中医中药学科研究下一步的发展,王昌恩认为,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保持自己的特色是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因此中医中药学科理论研究应保持好自身的特色,处理好自主与开放、综合与分析、继承与发扬的关系,使中医药学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前进。
《中国科学报》 (2012-03-30 B1 基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