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进东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3-15 8:41:05
选择字号:
科技良方使莫高窟沙量减七成

 
本报讯(记者王进东)长期以来,地处库姆塔格沙漠边缘的敦煌莫高窟遭受着风沙的侵蚀。记者日前从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获悉,该所和敦煌研究院合作,在敦煌莫高窟建立综合防沙体系,使进入莫高窟的沙量减少了七成,为莫高窟的风沙灾害开了一剂良方。
 
莫高窟长期干旱,降水稀少,风沙频繁,具有典型的沙漠气候特征。高达170米的巨型沙垄的沙粒一直向莫高窟移动。早在上世纪20年代,沙粒就已进入洞窟,但却被忽视了40多年。长期以来,稍有风吹,就有流沙从莫高窟崖顶飞泻而下,不仅吹蚀和磨蚀露天壁画及洞窟围岩,而且磨蚀洞窟内壁画和彩塑。积沙在窟区堆积,需要经常清运。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80年代以前,每年要从窟区清除积沙约3000多立方米。
 
经过多年实地考察和研究,科技人员已找出了莫高窟风沙运动的规律。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所研究员屈建军介绍说,通过一些实测数据和模拟实验,他们首次发现了窟顶戈壁的“象鼻”效应,就是一种输沙效应,因为戈壁地面主要由砾石组成,沙粒与戈壁砾石地表碰撞后,可以很高地弹起,在距地面2~4厘米的高度内形成集中输沙层。于是,窟顶戈壁的沙粒形成了过境风沙流,在窟顶不至于大量堆积成沙丘,而是以风沙流的形式被“搬运”走。这也是莫高窟千年不被沙丘埋没的主要原因。
 
据悉,医治莫高窟风沙病害的“处方”主要包括修建高立式阻沙栅栏(即尼龙网栅栏)近5公里长,麦草方格压沙110多万平方米,栽植植物固沙带11万平方米,铺设砾石压沙带165万平方米,改造原有滴灌系统及1200米输水管道。
 
《中国科学报》 (2012-03-15 B1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