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8-15 8:27:15
选择字号:
科学时报:200万公顷退化三北防护林期待新生

先在岩石上进行爆破,然后植树,之后还会披上棕榈叶培根固本,保护树苗成长,图为延庆县周边山林。冯丽妃/摄
 
编者按:
 
自1978年以来,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完成总造林计划的2/3,“染绿”了2511.7万公顷的荒山沙地,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
 
但“三北”工程部分林地生态及经济价值降低的现象有增加的趋势。如何在保障投入的情况下有效提高林地生产力,是当前防护林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自1978年以来,经过封育、飞播与造林相结合,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累计造林保存面积已经达到2511.7万公顷,完成总造林计划的2/3。按照工程初期设定的“73年增加3770万公顷林地”的目标,目前的进度比计划提前了15年。
 
然而记者从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下称“三北局”)了解到,随着时间推移,有些地区已建成的防护林逐渐出现林分(内部特征大体一致而与邻近地段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林子。不同的林分,采取的经营措施也不同。编者注)退化现象。据统计,三北工程林分需要修复的面积约占造林完成保存面积的8%,超过200万公顷。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向《科学时报》记者感叹:“(三北工程)东北和华北的成效很好,但西北就差一点了。我去宁夏看过,很多地方经过10年都已经看不出来种过防护林了,都沙漠化了。”
 
如何在保障投入的情况下有效遏制林分严重退化的问题,使所造林地不会“消失”,是当前防护林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4期工程效果明显
 
我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东北)分布着八大荒漠、四大沙地,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自1978年起,国家在西起新疆、东至黑龙江的万里风沙线上建设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治理水土流失,解决三北地区的生态问题。33年过去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下称“三北”工程)已经取得明显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
 
作为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三北工程被认为是世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造大自然的伟大创举”。实践证明确如所言。
 
根据建设初期的规划,三北工程总的建设时间跨度为73年,到2050年结束。工程建设共分8期,2011年进入第五期。
 
目前,三北防护林在改良工程区环境方面已经取得明显的生态效益,治理沙化土地27.8万平方公里,控制水土流失面积38.6万平方公里,工程建设区森林覆盖率总体达到12.40%。
 
在新疆、内蒙古等风沙侵害严重的地区,沙化土地和沙化程度呈“双降”趋势;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局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呈“双减”趋势;在东北、华北、黄河河套等平原农区,林网化面积和粮食产量则呈“双增”趋势。
 
三北工程把防护林体系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据三北局统计,工程完成的造林可年产木材2461万立方米,产值71.1亿元;营造各种经济林400万公顷,建成以黄土高原为主的优质苹果基地、黄河沿岸红枣基地和新疆的香梨、宁夏的枸杞、河北的板栗等一大批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年产干鲜果品360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3。
 
防护林工程使当地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以新疆为例,当地林果业年创产值114亿元,农民人均林果业收入达到450元。与此同时,防护林建设也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据初步统计,由宁夏枸杞带动的流通加工、印刷包装、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收入就达 15 亿元,从事枸杞营销人员达1万余人。
 
修复任务艰巨
 
据三北局宣传处岳太青介绍,由于三北地区干旱少雨,立地条件严酷,可选择用于防护林建设的乔、灌、草种类较少,加之技术经济基础薄弱,客观导致一部分生态建设成果不稳定。
 
“比如林分结构不合理,林分质量退化,防护效益减弱,加上工程建设初期营造的防护林一部分已进入成熟林或过熟林阶段,因此已建设的防护林有些还需要修复、更新、改造和完善。”岳太青对《科学时报》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三北工程面临投入不足的问题,实际投入与造林成本之间尚有差距。如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建防护林,每亩地的造林成本约为3000元,条件较好的地方所需投资也在800~1000元。目前,国家对每亩林地的投入为300元,而目前三北地区人工费每人每天就要100元以上,这造成造林与管护投入资金严重不足。
 
随着时间推移,有些地区已建成的防护林逐渐出现林分退化现象。据统计,三北工程林分需要修复的面积占造林完成保存面积的8%左右。
 
“三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群众致富愿望迫切,对寿命长、见效慢的树种不愿意种,常常选择一些速生、见效快的树种,使一些地方混交林比例较少,纯林比例较高。”岳太青分析,树种选择不当、生理过熟是造成林分退化的重要原因。同时,一、二、三期造林保存林分的林龄平均都在15年以上,大部分林木达到了生理成熟龄,有些已经生理过熟,造成了一定面积的林分退化。林分结构不科学,直接降低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直接保护比造林效果好
 
蒋高明指出,一定程度上,造林的效果没有直接保护的效果好,因为造林成本过大,而且从外地引入的防护林树种未必适应当地环境,出现重复投资的可能性较大,甚至有可能造成生物入侵。
 
“有些地方从外地引进树种,树种下去很快死掉,再种再死,甚至经过十年的反复,最后已经看不出来曾经有过种树的痕迹了。”蒋高明介绍,他们设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南端浑善达克沙地的实验区,通过发动当地农民自发保护植被等措施的实施,不种树同样使树和草慢慢地茂盛起来。“这是付出巨大代价获得的宝贵经验。”蒋高明不无痛心地说。
 
三北地区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风沙化土地面积的85%。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占这一地区总面积的90%。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则涝”的气候特点。
 
岳太青同时强调,人为干扰不当在一定程度上对林分退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由于护林意识不高导致的砍伐林木的现象;工程缺乏抚育、管护投入,后期管护工作开展不了;在具体治理退化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科技滞后等因素,加剧了林分退化。
 
此外,林分受到病虫害的侵袭,降低了生物稳定性;气候条件差异过大,土壤水分亏缺、雹灾、雪灾、冻灾和倒春寒等也是造成林地修复的原因。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以人力为主改善和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防护林建设形成的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要比原始自然生态系统脆弱得多,也容易受到林木生长周期、人为干预等因素的影响,系统的自我完善需要时间,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和原始自然生态系统的高度吻合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岳太青说。
 
《科学时报》 (2011-08-15 A3 深度)
 
更多阅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