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两会上,来自科教界的代表委员不在少数。相对于政府官员、商界巨子、文体明星,代表委员中的科教界群体,受关注追捧的程度历来稍逊。
事实上,科教界的代表委员,立足自身的专业领域,为我国的科教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以他们独有的视角和见解,奉献着智慧和力量。
但在与媒体和公众的接触过程中,科教界群体是缺少意识和手段的。历来象牙塔式的工作模式,使得他们不善于将自身的工作成就向外界表述,也使得他们在纷杂的信息洪流中被动地被关注。
媒体和公众应该关注科教界群体,而科教界群体也应该尝试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主动接触公众和媒体。
《中国科学报》本期“两会话题”,走近三位科教界政协委员,让记者的笔触,带领读者了解他们是怎样参政议政的。
■本报记者 洪蔚
政协委员邱铸鼎是一位无党派人士,从2008年当选为政协委员以来,如今已是第4个年头。作为一位科学工作者,参政议政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及时把握对国家发展有重大作用的科研方向,特别是那些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为国家建言献策。
1965年在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后,邱铸鼎被分配到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从事古哺乳动物研究。古生物领域在国内外都属于“象牙塔”式的学问,与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没有直接联系。因此,他的大多数提案,都是在了解和关注的基础上,为其他有经济潜力的科研方向、创意,提出呼吁与倡议的。
其中最成功的,邱铸鼎认为是与中科院院士常文瑞共同提出的一个关于基础研究领域的提案。几年前,他听常文瑞说起,想研发一种人造叶片,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产生氢、氧以解决地球有机能源不足的问题。
于是邱铸鼎与常文瑞共同提出了研发利用太阳能制造能源的提案。这个提案后来受到国家的重视,人造叶片的项目前年在科技部正式立项,涉及两千多万元的科研经费。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邱铸鼎说:“不久前,常先生给我打电话说,随着研究的进展,科技部正计划进一步扩大对项目的支持。”
古生物化石是不可再生的地球资源,是认识地球生物历史的证据,化石的保护却是一个社会问题。前些年,针对我国化石保护的现状,我国古生物学者们也曾多方奔走倡议,寻求改善的途径。
作为古生物研究群体的一员,邱铸鼎也曾在政协会议上反映古生物学界的呼声,并提出建议。“从目前的情况看,尽管化石保护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但比起前些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这是古生物界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邱铸鼎说。
从今年的提案来看,邱铸鼎的关注重心,体现出了一种更大的社会关怀。
在采访中,邱铸鼎表示,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经济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近十几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在高位增长,城乡人民收入也不断提高。作为一位科学家,他最直接的感受是看到了科研经费的快速增长。他说:“这些进步都是令人欣喜的。”但是,邱铸鼎说,我们也必须看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风气却没有变得更好。
在他看来,目前两大社会问题最为棘手:一是贪腐问题,二是分配不公。他认为,这两大问题,直接影响社会风气,影响国民生活态度,影响着公众对党的信任。
这种影响反映到社会生活层面,就是人们常常谈论,而媒体又不敢正视的“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现状:老人跌倒,没有人敢去搀扶;开车撞人还要来回碾压……见利忘义、坑蒙拐骗、人情淡薄的社会现象频频出现。
于是我们不得不自问:“为什么经济发展了,却没有孕育出美德?”邱铸鼎认为,其根本是那两大社会问题,而解决“贪腐问题”和“分配不公”,从目前看,难度很大也存在风险,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解决。“但是,我们可以先从较容易的入手,从加强道德建设入手。”邱铸鼎说。
在记者采访时,邱铸鼎正在思考完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道德建设”这一倡议,准备以提案的形式提交政协会议,并准备就此问题与其他政协委员们交流。
“道德败落会影响一个民族的未来。”邱铸鼎说。
《中国科学报》 (2012-03-05 A4 两会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