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俊
对于两年前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时的一段特别经历,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纪委驻中科院纪检组原组长王庭大记忆犹新。
2010年两会期间,王庭大在政协全体会议上作大会发言时深情呼吁:“全社会都要关注科学技术,关注科学家。”8分钟的发言,在人民大会堂内赢得全场4次热烈掌声。
为“两个第一”说话
虽然自己的本职工作并非科学研究,但王庭大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他在当选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后,就决心要在这5年时间“多为科技界和科学家说说话”。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家是第一人才资源。我觉得全社会对科学家的宣传不够,科技人才的社会地位也不高。”基于这种想法,王庭大认为自己有责任,在担任政协委员的5年时间里为这“两个第一”呼吁。
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王庭大都递交了与此相关的提案。然而,提案似乎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和讨论。“没什么大动静,可能是说服力不强。”
后来,王庭大在网络上看到一项调查,结论是“当今中小学生很少愿意当科学家”。
实际情况究竟如何?王庭大开始着手亲自调研,他选取两所小学和两所中学,对学生的职业理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9种职业类型中,将科学家作为职业理想的人数位列第7,其后是农民和工人。
在王庭大看来,这证实了他的观点:对于当前的科学技术人员,社会关注度远远不够。
以此次调研为基础,2010年全国政协会议时,王庭大递交了提案《全社会都要关注科学技术关注科学家》,并在参加大会发言时,向全社会发出了自己的倡议。
他建议,一要加强宣传;二要注重教育;三要提高地位,让科学家成为受社会敬仰的人,适当提高科学家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鼓励科研人员自由探索,勇于创新。
王庭大的这一呼吁,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并得到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的积极响应和支持。2011年初,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宣传工作的意见》。
为“两个第一”连续呼喊3年,王庭大很欣慰自己的提案能够促成一些积极的变化。
呼吁保障科研时间
2011年,是王庭大作为政协委员的第4个年头,他决定从宏观层面,深入到科技界内部,为具体的科研工作和科技创新建言献策。
“我感觉到,科研人员真正用于科研的时间太短、太少。”为了全面了解实际情况,提出有说服力、同时具备可操作性的高质量提案,王庭大认为,作为政协委员必须先做好扎实的调研工作。
为此,王庭大先后在全国4个领域11家国立科研院所的374位研究员中,对他们直接从事科研工作的时间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有近60%的骨干科研人员,直接用于科研工作的时间,不足正常工作时间的一半,有90.6%的研究员认为其他时间主要用于“争取项目”。
“这些人的本职工作就是科研,你不让他心无旁骛地去做科研,而是花大量时间去争取经费、申请项目、填报表格、申报评奖、评审考核,那不是极大的浪费吗?”王庭大得出的结论是,这种浪费的责任,不在科技界和科研人员自身,而在政策和管理机制。
对此,王庭大从“保障科学家科研权利”的高度呼吁,要让科研人员自觉履行职责、专注科研,决不能浪费他们的时间,进而使他们大量加班、透支体力和精力。他认为,科学研究是科学家的权利,也是科学家为国家效力的途径。
在操作层面,王庭大则建议,一方面要改革科研资源的配置模式,合理确定财政稳定支持经费与项目竞争分配经费的比例;另一方面,要发挥好“指挥棒”的作用,建立完善科学的科研评价评估体系,完善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以成果和贡献为依据的科研评价制度。
此外,王庭大还呼吁领导机关、管理部门当好“后勤部”,为科研一线做好服务,保证一线的供给,少干预、多尊重,创造有利于出成果的科研环境。
王庭大的此次提案,同样得到了科研单位的赞同和响应。中科院领导充分肯定他的建议,并在有关会议上引用了他的调查数据和观点,提出科研人员要保证有五分之四的工作时间直接用于科研。
自己的提案得到了各方积极反馈,王庭大便愈加感到,履行好政协委员的职责意义重大。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王庭大回顾5年来的参会经历后告诉记者:“我说过要为科技界和科学家呼吁5年。现在我想,还算是兑现了最初的承诺吧。”
在谈及5年来的切身体会时,王庭大说,“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是政协委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因此,要把委员肩负的职责看得很重,争取多给国家建好言、献好策。
《中国科学报》 (2012-03-05 A4 两会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