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希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3-5 15:06:04
选择字号:
【科学时报】打一场科研时间“保卫战”
王庭大委员表示,要为科研骨干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创造良好环境

 
□本报记者 潘希
 
一直以来,科研人员忙于奔波项目,为争取科研经费写报告、花时间,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为了调查科技骨干直接从事科研工作的时间,中纪委驻中科院纪检组原组长王庭大委员先后在全国4个领域11家科研院所的374位研究员中,对直接从事科研时间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表明,“这些科研骨干在正常的工作时间直接从事科研占1/3和不到1/3时间的有16.5%,占1/2时间的有44.1%,其他时间大部分用在项目申请、评审考核、申报评奖等活动上,有90.6%的研究员认为其他时间主要是用在争取项目上。”王庭大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介绍说。
 
因此,科研人员不得不在双休日和每天晚上加班搞科研。调查显示,其中每周加班超过16小时的人员占一半以上,这让他们很累很疲乏。王庭大表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足够的科研人才不行,有科研人才没有足够的时间搞科研也不行。”
 
王庭大认为,时间是特殊的资源,买不到、租不到、借不到,一去不复返。对于从事复杂劳动的科学家来说,时间更是宝贵。他们最懂得珍惜时间,把时间看得更重。
 
一位从美国回来时间不长的课题组长曾说,回国后仅申请项目就花去了他很多时间,其中包括申报、填表、评估、汇报等。很多海归认为,最费时间的是项目的申请评估,最麻烦的是预算。对于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的科研来说,不能规定得太死太细,填表也不应太多太繁,会议也可以再精简些。
 
王庭大说,有位著名科学家说,他也“不得不躲起来做点事”。许多课题组长表示,他们只能在8小时之外找回自己的科研时间,有的还自嘲为周末业余兼职科学家。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着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国家实力的提升、民族的振兴就无从谈起。
 
邓小平早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就讲过,科学技术人员应该把最大的精力放到科学技术工作上去。当前科研人员特别是科研骨干在正常工作时间直接从事科研时间少的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为此,王庭大建议:
 
第一,要保障科学家的科研权利。科学研究是老老实实的学问,需要专注和专心。科学研究是科学家的权利也是科学家为国家效力的途径。要尊重他们的权利,让他们自觉履行职责,专注科研,决不能浪费他们的时间,进而使他们大量加班、透支体力和精力。这也是对知识对人才的尊重。国家要制定有利于科技人员专注研究和创新的政策,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技术特长,把他们的主要精力和创造智慧引导到攀登科技高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去。
 
第二,要改革科研资源的配置模式。在问卷调查中,73%的研究员认为要改革完善科研经费分配机制。在不断增加科研投入的同时,还要整合资源,减少多头重复配置,扩大科研院所的自主权。要合理确定财政稳定支持经费与项目竞争分配经费的比例,特别是要加大对重点科研机构、优秀科研团队和杰出科学家的稳定支持,同时减少由于分解过细导致项目数量过多的现象,并提高对每个项目的支持强度。对基础科学研究稳定支持经费的比例要比其他领域更大些。
 
第三,要建立完善科学的科研评价评估体系。要开辟体现科技人员和管理支撑人员不同特点的职业发展道路,重视科技管理支撑队伍的建设,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在科技创新实践中成就事业,并享有相应的经济社会待遇。要尊重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的规律,强化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评估,完善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以成果和贡献为依据的科研评价制度,减少那些频繁的评比奖励和科研骨干过多的兼职,把广大科技人员从不必要的、烦琐的考评等事务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心无旁骛地潜心钻研。同时还要给他们“愣愣神”的时间,有一些冷静思索和奇思妙想的工夫。
 
第四,领导机关管理部门要当好“后勤部”。“后勤部”要增强服务意识,为科研一线服好务,要保证一线的供给,少干预、多尊重,创造有利于出成果的科研环境。
 
“当然作为科研人员特别是科研骨干也有个用好钱、用好人、安排好时间的问题,也有个甘于寂寞、坐得住板凳、防止心浮气躁的问题。”王庭大说。
 
《科学时报》 (2011-3-5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