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2-21 8:32:06
选择字号:
动物实验:科研和伦理能否两全
 
■本报记者 潘希
 
云南省昆明市西郊的绿树丛中,一排排独特的砖红色建筑里,居住着许多机灵活泼的猴子。吕龙宝是它们的“大总管”,他的职务是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灵长类实验动物中心主任。
 
尽管生活环境称得上“优厚”,但由于不对外开放,实验动物中心内猴子们的生存状态,一直吸引着动物保护组织的关注。
 
吕龙宝介绍,虽然动物实验的规程和操作都在不断完善,但一些极端动物保护组织主张不能用动物做实验,甚至要求把实验动物全部放生。
 
然而,“在很多人类疾病的研究里,灵长类动物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对象”。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胡新天长期进行灵长类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灵长类动物在科研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它们为人类疾病机理研究、新药研发作出重大贡献。而我们能做的,是完全按照规程操作实验,尽量减少它们的痛苦”。
 
这样的状况下,科研和伦理能否两全?
 
半年前的一封“请愿信”
 
去年下旬,网络上出现了一封“请愿信”,写信的是来自ARC(Animal Rights in China,一家动物保护网站)的实验动物权益志愿者小组,其成员是一群来自世界各地,且关心实验动物保护的人。
 
这封信名为《致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灵长类实验动物中心的公开信》,其内容是希望实验动物中心可以增大动物实验项目的透明度,遵循相关规定,最大程度地避免灵长类动物实验,积极采用动物实验的替代办法。
 
矛头所指的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灵长类实验动物中心,是我国最早开展灵长类动物驯养繁殖和研究的单位之一。中心建立于1959年,曾为我国原子弹的辐射生物学研究作出过贡献。
 
用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马原野的话说,在外界看来,实验动物中心就像动物“集中营”,甚至把它看成和屠宰场一样,“这其实是很大的一种误解。”
 
事实上,早在2008年10月,实验动物中心即已通过AAALAC(国际实验动物评估和认证委员会)认证,成为中科院首个通过该认证的科研机构。
 
吕龙宝说,作为一个非官方、非营利性的国际认证机构,AAALAC认证体系目前已得到国际上的公认,其使命是通过促进人道的、负责任的动物管理和使用,进而提升科研、教学和检测的质量。灵长类动物实验审批程序十分严格。
 
跟随吕龙宝进行采访的《中国科学报》记者看到,猴子们住在自己的小别墅里,吃着新鲜美味的水果,不时照照镜子,休息时看看动画片。
 
“可别小看了这‘猴别墅’。”吕龙宝说,“猴别墅”四周绿树环绕,翠草如茵,空气十分清新。室内有取暖设施,房间内有玩具、秋千、皮球、觅食器等。“猴别墅的价值与人住的别墅差不多。”
 
“平时科研人员和猴子相处得非常好,所以做实验的时候,它们都特别配合,喜欢我们带着它一起玩。”胡新天对记者说,“相比艰苦的野外生活环境和残酷的生存竞争,这里的条件能更好地保证猴子们的营养和健康。”
 
在愉悦中完成使命
 
在胡新天所做的科学实验中,猴子们要完成的任务,是安静地在小板凳上坐好,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我们记录它们脑中相关神经元的活动,研究它们为什么产生这个行为。”
 
“在实验中要把痛苦降到最低,甚至没有痛苦,这也是科研内在的要求。”胡新天指出,实验本身就需要猴子一直保持舒适的状态,所以实验过程中,会给猴子喝水、吃东西,给奖励。
 
最初,猴子不了解科研人员的意图,不愿意接受训练。“但一般半年之后,猴子就会很配合,主动把身上的小圈圈放在我们的钩子上,让我们把它牵出来。有的甚至叫它的名字,就会跑出来。”胡新天笑着说,如果旁边的猴子看到了,还会嫉妒,“它们也想出来玩”。
 
“实际上,猴子和科研人员到后来已经成为朋友了。”马原野补充道,“训练好后,你给它打针,它会把胳膊伸出来;你摸摸它给它一点奖励,它会很高兴。猴子其实非常需要人对它表现出关爱。”
 
吕龙宝介绍,为了更规范地操作实验,中心的每一只灵长类动物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即按照国际管理规范为每一只灵长类动物建立遗传背景清晰的计算机管理档案。
 
这里每一只灵长类动物的出生信息、父母是谁、每天吃什么、生过什么病等信息都要严格记录在案,电子档案会伴随这些动物的一生。
 
“野外很少能看到超过15岁的猴子,而在我们人工饲养的环境下,20多岁的猴子很常见。这里甚至还有一只30岁的猴子,相当于人类的90岁了。” 马原野介绍,猴子一日三餐很丰富,还有花生、瓜子等零食,饮水全部通过净化消毒。平时,还有专业兽医进行护理和观察。这些都是动物的“福利”,目的就是使动物尽量少生病,保持心情愉快,无心理紧张、压抑和痛苦等,让动物始终处于愉悦的状态中。
 
“这几年我国动物福利研究的发展形势非常好”,马原野说,这在几十年前是不可能做到的。“现在我们的设施不亚于欧美发达国家,管理上的差距也越来越小。”
 
在一些发达国家,科研人员对待动物福利的观念非常强。在国际上,日本在动物福利上的研究做得较好,尤其是替代工作。
 
“日本有专门的实验动物替代学会,研究用离体模型,比如培养一些细胞系,做一些电脑模拟模型来代替动物的某些组织器官或个体。细胞系可以作一些化妆品研究,来检测药物的毒性。”科研人员表示,国内目前也有此类研究,但主要用于科研基础研究。
 
望着不远处正在玩耍的猴子,吕龙宝说:“我每天都要来看一看它们。动物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探索和解决问题。我们也希望所有的科研人员能更严肃地面对这些生命。”
 
《中国科学报》 (2012-02-21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