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月18日)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高层论坛”上,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透露,今年秋季,该学院将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启动课程共享工程,两个学院学生可以互选课程,学分互认。
实施细则正在制订
施一公表示,之前两学院已经在研究生中尝试互选课程,今年秋季将大规模在本科生启动该项目。“也就是说,一个北大学生也许有一半时间是在清华上的。”
据施一公介绍,目前两校正在制订实施细节,两校每个学院将各自拿出主课和重要选修课供两个学院学生共享。对于学分问题,施一公表示,将尊重各自学校本身的体系,还按学生所在学校学分制度,“比如说,北大学生欣赏清华的课,北大教务处给他设一个课号,这个学生在清华上完课后,清华将把他的学分传给北大,北大记录下来,按照本校的规则进行计算。”
相邻高校合作增加
据介绍,所谓高校学分互换,是指学生除了学习原来学校课程之外,还可以学习其他院校的相关课程,所修得学分可以转换作本校学分,同时本校学分也为其他院校所承认。
学分的顺利互换可使学生在校与校之间的“身体流动”(即转学)成为可能。长期以来,我国绝大部分的高校与高校之间基本上处于自然的隔绝和封闭状态,相互各自画地为牢,艰于沟通。
在近几年来,才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在诸如教学等领域产生了一些合作趋势。其主要表现为在相邻的学校间或“大学城”内开展合作,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当天的“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高层论坛”聚集了五位国务院参事;四位院士;清华、人大、北航、上海交大、北师大等高校校长和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在论坛上表示,在中国培养一批能够参与全球治理的拔尖创新人才,决定了高校必须要教给学生三大文化体系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精髓是什么?西方文化体系的精髓是什么?伊斯兰文化体系的精髓是什么?而且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开始,这是长期的不足之处。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