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明山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2-6 9:09:07
选择字号:
中央一号文件助力一流生态站

陕西省科学院专家在陕西大荔县埝桥乡科研示范基地考察病虫绿色防治关键技术推广情况。本报记者张行勇摄
 
信心与期待
 
——各地热议中央一号文件
 
开栏的话
 
新年伊始,农业科技界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
 
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对外公布。这份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重要文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第9个以农业农村工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
 
在国民经济全局中,农业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而在农业发展中,科技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一号文件锁定农业科技,正体现了中央的高瞻远瞩。
 
本报自今日起开辟“关注中央一号文件”系列报道,就农业科技发展形势、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等提供案例与解读。 
 
■本报记者 石明山
 
“这给我们海伦实验站增添了新的动力。”提及中央一号文件,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韩晓增告诉记者。
 
建站伊始,中科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就面向农业生产开展应用研究,将研究出的成果就地转化,即科研、示范、推广一体化。
 
近年来,根据我国农业可用水土资源数量变少、质量变差的问题,海伦实验站积极开展农田地力提升工作。特别是针对我国东北黑土退化问题,研制出了肥沃耕层构建技术和严重退化土壤快速培肥技术,以及粮草轮作与奶牛一体化产业技术经济模式,并通过培训和示范的方式,在黑龙江省5个市县推广应用,获得了显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韩晓增表示,海伦实验站今后将以黑龙江省建设千亿斤粮食产能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要求为目标,研究原创性技术和技术集成创新模式,走产学研的路子,下大力气进行成果转化,让成果迅速转化成生产力,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韩晓增指出,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阐明了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突出了农业科技创新重点,提出了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对我国农业发展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同样从一号文件中汲取新发展动力的还有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
 
东北地理所研究员梁正伟表示,抓好粮食生产,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而农业科技创新,就是要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并把它应用到农业生产实际之中去。
 
他向记者介绍,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不断突破,在水稻抗逆品种选育方面成就显著。目前,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已收集1600份水稻种质资源,培育出东稻系列水稻新品种4个。其中,重度盐碱地改良3年后,“东稻2号”产量比对照主推品种“长白9号”增产191公斤/亩。
 
在白城市洮河农场“东稻4号”17亩连片示范区,试验站水稻单产超过吉林省目前大面积推广的超级稻品种“吉粳88”,创下吉林省水稻超高产品种历史最高纪录,获2010年度吉林省水稻新品种高产竞赛一等奖。
 
梁正伟告诉记者,今后,该站将集中力量开展“苏打盐碱地高产地力培育及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围绕盐碱地障碍土壤地力修复、氮素高效、水—肥—作物耦合调控,以及区域盐碱动态和可持续发展对策开展深入研究,力争实现盐碱地农业高效及可持续开发利用,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中国科学报》 (2012-02-06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