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鲁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0-24 8:00:37
选择字号: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创新跨越纪实
 
■本报记者 鲁伟
 
国庆节期间,在武昌东湖之滨的珞珈山上,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以建院60周年成就向共和国献礼,来自国内水利水电行业相关单位的近800名代表共同见证。
 
上善若水,舞水报国。自1952年成立以来,武大水电人始终立足于科学前沿,在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60年来,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参与了国内几乎所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咨询、指导工作。在庆祝建院60年大会上,水利部部长陈雷对学院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他勉励学院要坚持发扬优良传统,抓住机遇,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为加快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大江大河写春秋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从上世纪50年代起,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的科研人员就开始参加三峡工程前期试验研究、关键技术研究等,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大坝建成后,如何最大程度地解决航运与防洪的矛盾,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为了攻克这一难题,“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博士生导师李义天带领科研团队,经过10多年攻关,提出“分旬控制”的实验性蓄水原则。
 
“我们将蓄水期从10月份提前到9月份,并进行分旬控制水位。从实际效果来看,9月分旬控制蓄水的调度方法兼顾了防洪和发电两大问题。”李义天说。
 
此外,在航道整治的问题上,李义天团队提出设计碍航淤积量确定方法等理论和技术,已在长江中下游多个水道整治工程中取得良好效果。
 
从大坝建设到江河治理,一代代武大水利人始终将自身发展与国家重大需求紧密连在一起。
 
上世纪70年代,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张瑞瑾在长江葛洲坝设计中,通过大量试验和调查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解决船闸上、下引航道泥沙淤积问题的基本途径——“静水过船,动水冲沙”,这一成果使用至今。
 
该院谢鉴衡院士一生致力于江河治理,足迹踏遍长江、黄河。为治理黄河,他冒着生命危险实地考察,积累大量黄河治理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在三峡工程泥沙问题上,提出了泥沙“蓄清排浑”的观点,得到学界普遍认可。
 
驻足前沿攀高峰
 
从长江到黄河,从三峡到小浪底,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的专家学者始终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为己任,在水利水电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新突破。
 
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是世界上综合施工难度最大的一次截流,不仅工程规模大、工期紧,合龙工程量大、强度高,而且截流水力学指标高于葛洲坝大江截流。
 
作为截流施工顾问,武汉大学水电工程导截流专家、水利水电学院教授肖焕雄从1993年开始,围绕三峡工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他的许多研究成果在大江截流蓄水过程中得到了应用和验证。
 
在2002年三峡明渠截流工程中,作为三峡工程论证专家组和三峡工程重大科技攻关专家组成员的肖焕雄提出单向双戗堤进占截流方案,该方案被三峡总公司采用,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巨额的搭桥费用。他还提出用钢笼做成拦石网,替代原本准备用三排116根桩做成拦石坎的方案,最大限度地缩短了截流期间的断航时间。
 
“我们的研究就是要站在水利水电科学前沿,提出国际领先的解决方案。”肖焕雄说。
 
润泽民生赋深情
 
有这样一组数据: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工程院院士茆智主持并完成8项国家及国际合作的重要节水灌溉研究项目,成果已在4省(市、区)累计推广160多万公顷,增产粮食27万多吨,节水13亿立方米,经济效益4亿多元。
 
2000年,茆智获国际灌排委员会“国际农业节水技术杰出成就奖”,该年度全球仅1人获奖。
 
上世纪80年代,茆智率领科研团队研究节水条件下作物需水规律,提出节水灌溉条件下作物需水量与灌溉的实时预报方法,获1995年水利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一成果也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与国际灌排委员会专家的高度认可,认为比联合国向世界推荐的方法更先进、更实用。
 
“科研源于兴趣,最大的动力还是国家的需要。”谈及半个多世纪以来从事灌溉研究的动力,茆智的理由简单而充足。
 
在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一批专家学者把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引领社会作为价值追求,主动将科学研究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努力用科技改善重大的、带有普遍性的民生问题,主动担当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库”。
 
近10年来,学院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0余项,国家“ 973” 、“863”项目6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2项(其中主持完成5项);近3年科研经费总额达到3.5亿元。
 
2012年9月13日,武汉大学水安全研究院揭牌成立,这是面向长江中三角区域发展、国家水战略需求和国际水科学前沿而成立的又一个交叉融合大平台。
 
“学院要做好服务国家水电行业的排头兵,就必须瞄准国际水科学前沿和国家水战略需求,适应现代水利发展趋势开展深层次科学研究,帮助国家解决众多重大、关键性科技难题。”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院长黄介生信心满满。
 
《中国科学报》 (2012-10-24 B2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