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0-9 8:14:29
选择字号:
方新:科技创新须从“跟着走”向“领着走”转变
 
■本报记者 丁佳
 
近日的“黄金大米”事件,再次让科技界感受到公众目光的灼热。
 
过去30年来,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的快速发展,不仅对国家发展、国防建设产生深刻影响,还影响到人自身,其被滥用和误用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因此,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速度和规模表现出深切的关心,要求参与科学决策,而信息技术又使公众参与成为可能。
 
对这样的变化,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方新体会得尤为深刻。和她一样长期关注着科技体制改革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政府官员和学者们,在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的今天,对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出路又有着怎样的见解?
 
经济复苏的“关键因素”
 
今年7月份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正是时候。
 
近年来,世界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了新的创新战略,力图依靠科技的支撑走出困境,重振实体经济,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在美国,2009年起政府相继颁布了《经济复苏和再投资法》、《美国竞争力重授权法案》、《美国创新战略:确保经济增长与繁荣》等法规和文件。总统奥巴马更提出要将该国研发投入的比例提高到GDP的3%,这甚至超过了太空竞赛时期的历史最高水平。
 
欧盟亦不甘示弱。2011年,欧盟颁布了一部名为《地平线2020》的科研规划,决定2014~2020年间投入800亿欧元用于科学研究,其中317亿欧元将用于解决健康、人口结构变化和福祉、粮食安全、可持续农业、海洋及研究、生物经济等热点问题。
 
而中国的邻国,韩国在其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中,也提出将通过调整国家研发战略投资,在2040年成为世界前5位的“全球科学技术领先国”。
 
“当前,世界经济在金融危机中曲折、缓慢复苏,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革命初现端倪,一些重要科技领域显现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催生了新一代技术群和新产业增长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家广分析称,“全球将进入一个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
 
科技体制改革“必须深化”
 
“科技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不仅要满足需求,更要创造和引领需求。由此,科学技术为自己奠定了在一切有形要素中无可替代的地位。”方新说。
 
中国也不例外。2011年,中国研发投入达861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1.86%;研发人员总量从2002年的103万人年增加到2011年的288万人年,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中国科技工作者发表的国际论文数量已经连续3年稳居世界第二位,发明专利授权量跃居世界第三。诸多数据表明,中国的创新实力在“量”上得到了快速提升,但方新觉得,“效率仍有待改进”。
 
对这个问题,孙家广也有些忧虑:“我国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不够高,许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高,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增强。此外,我国的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也十分突出。这就意味着经济发展的要素驱动等传统模式难以为继,必须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
 
方新也指出,国家的发展要求我国的科技创新必须从“跟着走”向“领着走”转变。科技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而且必须不断深化。“从1985年开始的几轮科技体制改革,关注的重点始终是在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创新主体的制度变革与能力建设、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及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这几个基本问题上,但是在新的要求下,体制改革的内涵及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都需要相应的深化。”
 
企业如何“唱好主角”
 
在去石家庄参加2012年中国科技政策论坛的火车上,一则新闻让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苏竣临时改变了演讲主题。
 
近日,欧盟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大规模的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
 
“欧盟反倾销立案可能是他们压制中国光伏产业的最后一搏,它会导致中国企业大面积的调整、兼并,当然,还有不可避免的大规模倒闭。”
 
“光伏企业在中国属于微利企业,产品高度依赖出口。然而我们消耗了自己的能源,污染了自己的环境,出卖了自己的苦力,却被发达国家告以倾销。”在苏竣看来,这个令人遗憾的事件应当为中国现行的科技政策敲响警钟。
 
数据表明,创新能力薄弱可能已成为制约中国企业发展的瓶颈。2011年全球研发投入前500名的企业中,来自中国大陆的只有12家,前50名甚至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国内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0.96%,60%以上的企业没有自主品牌,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只有0.3‰的企业拥有核心知识产权。
 
“现在的状况是,大型国有企业有经济实力,但创新动力不足;中小民营企业有创新动力,但实力薄弱,缺资金、缺人才、缺平台支撑。”科技部创新体系建设办公室主任徐建国坦承,“我们的创新主体能力不强,尤其缺乏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在全球分工中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过去30年来,从中国的宏观经济体制,到企业本身的性质都已发生了变化,这也决定了我们应当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对此,方新进一步建议应从培育企业能力,完善支持政策,创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三方面推进改革。譬如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推进协同创新;在财税、金融、产业技术、人才等政策方面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还应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完善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中国科学报》 (2012-10-09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