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以来,北大的保安员中已有300多人考取大学及以上学历,有的毕业后还回乡当上大学老师。北大常年只有不到500人的保安员,每年却有近20人考取学位,原因在于保安队为刻苦求学者大开绿灯,帮他们调整适合学习的岗位和班次;北大一些课程允许保安员旁听,一些教授也向保安员赠送书籍和旧电脑,北大工会组织开办的平民学校每年也会给保安员留出听课名额。(《北京日报》9月21日)
这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不过,北大保安的成才模式并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凭借保安的角色曲线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这既见证了这些有志青年不甘被命运摆布的努力,也见证了底层社会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艰难。
无论在哪里做保安,都不需要太高深的学识。刚进入北大的保安,和其他地方的保安在知识水平上没太大差别。这些年轻人之所以下定决心攻读学位,一是受北大氛围感染,二是有幸得到北大上下的帮助。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始终未放弃对知识的渴求。到北大当保安前,这种渴求没有条件得到满足,进入北大之后才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虽然在文化上起点低、底子薄,但凭借勇气和毅力圆了自己的北大梦,这些保安最终改变了命运。
这些北大保安不太会是官二代或富二代,可贵的是他们具有“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品质,走上工作岗位后仍寻找一切机会学习。他们原本希望凭着自身努力以学生身份进入北大,但或许因为就读的中学仅仅是偏远地区的普通中学,或许因为昂贵的学费望而止步,又或者本身资质不是太好,这些寒门学子最终与北大等一流院校失之交臂。
2008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本来经济社会发展了,农民收入逐步提高了,农村孩子上学的机会多了,但是他们上高职、上大学的比重却下降了。”其实,不仅仅是农村孩子上大学的整体比例下降了,上一流院校的比例也在大幅下降。教育学者杨东平主持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调研得出结论,我国重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开始不断滑落。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而全国农村考生的比例常年在60%以上。
我不知道考取学位的北大保安中,有多少原本就是梦想考入北大而未能如愿的寒门学子。但拿北大保安的成才模式去激励那些依然在末流中学苦苦攻读的寒门学子,并不具备示范价值。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应该是一个能够让底层人获得平等上升机会的社会。能够到北大当保安并获得北大关爱是有幸的,但这些幸运儿背后又隐藏了广大寒门子弟多少辛酸与无奈?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