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保淑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时间:2011-9-17 13:26:34
选择字号:
评论: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空缺意味什么
 
日前,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显示,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再次空缺,这是该奖项12年来第8次一等奖空缺。
 
该消息虽然令人遗憾,但是笔者以为,我国自然科学发展不见得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悲观。科学从来都有自身规律,其进步往往不会按照科技奖励的年度时间表来进行,它不以时空和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国家自然科学奖虽然非常权威,但并非无可置疑,实际上对自然科学项目的评价说到底是由人的认识决定的。在既有知识框架下,一项科技成果的价值到底几何,哪怕最豪华阵容的专家团队都不能说万无一失,谁能保证那些未获奖的科技工作者没有在“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历史上掌握真理的哥白尼的“日心说”最初只是“邪说”和不可饶恕的“罪过”,而开启火车时代的内燃机车被讥笑为“不如马车快”。此外,国家都有自己的科学机密,不是所有科研目前都适宜对外公布,相关成果也许只有到解密的时候才能为世人所真正了解。因此,没有一等奖不等于没有名副其实的创新,是否有真正的一等奖要到将来才有答案,也许有一天,我们回首时才猛然发现:一个伟大的科学时代原来是开始于公元2011年的那个夏天或秋天。
 
与此同理,即使面对“一等奖年年有”的局面,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也有理由保持审慎。实际上,自我标榜的诺贝尔奖的确做到了年年都不落空,但其和平奖早已沦为了不折不扣的政治工具,而文学奖和医学奖得主也有被指名不副实的。
 
尽管如此,12年8次一等奖空缺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在自然科学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为此焦灼。实际上,这个问题在笔者看来归根结底就是“李约瑟之谜”、“钱学森之问”包含的内容。对此,国人已经从制度基础、思维方式、文化根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反思,很多分析笔者都同意。这里我认为有必要强调一点,那就是现在必须切实抛弃国家主导的科技赶超战略,必须切实坚持科技创新的市场化方向,也就是说创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化作为科技创新的原动力,在这个方针指导下,推进宏观制度层面和微观技术层面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个需要科学巨人而又产生科学巨人的时代。
 
未有天才之前必须有培养天才的泥土,科学巨人的孕育离不开培养其的沃土。我们高兴地看到,政府和民间都在积极努力推进科教事业:科技发展和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文件陆续出台落实,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享受到政府科技奖励资金,以方舟子为代表的民间人士配合政府对科技造假学术腐败掀起“零容忍”讨伐运动。更让人欣喜的是,在信息科技革命时代,亿万中国人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已经培养了批判思维习惯,他们崇尚真理、敢于挑战权威、绝不盲从,这是我们走向科技强国的信心和希望。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