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望远镜:搜索暗物质和暗能量》,[美]艾弗琳·盖茨著,张威、上官敏慧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张威 上官敏慧
在一般公众的眼中,物理应该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从牛顿到爱因斯坦,从费曼到霍金,物理学家的头顶永远笼罩着天才的光环。这层光环不仅照耀着这些我们自高中时期就耳熟能详的名字,还慷慨地将光辉与每一个和物理有关的人分享。无论是从事研究或教学工作的物理学工作者,还是在各个阶段物理学得好的学生,都能自然而然地享受到这些光芒,从而被自然而然地归为聪明人。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笔者作为物理学工作者,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光辉的照耀。在它的影响下,我们各自有那么一段时间变得忘乎所以,肆无忌惮地用看似高深的理论和晦涩难懂的学术名词来谈论物理,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幸运的是,这种丑恶的嘴脸并没有保持太长时间(否则我们不确定是否能在清醒过来后,顶住随之而来的羞愧与自厌),并随之认识到,物理学的美,恰恰在于简单。
对于这个结论,绝大多数学过物理的人肯定不会同意。在公众看来,物理不仅高深晦涩,而且枯燥乏味。事实上,即使是物理学工作者(比如我们自己),也时不时会产生类似的想法。但是,在将“觉得乏味——感兴趣——再觉得乏味——再感兴趣”这个循环重复了无数次之后,我们却不得不承认,物理既不高深,也不乏味。高深的是描述物理的方法,乏味的则是我们这些搞物理的人。
谁都不希望变成乏味的人,物理学工作者也不例外。但是,我们在很多时候却不得不求助于高深的数学或其他工具,因为除此之外,我们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去描述世界运行的道理。说得再坦白一点,物理的高深恰恰是因为人类自身的无知。只有当我们对自然的领悟已经达到了运筹帷幄、存乎一心的时候,才可能将一切的逻辑和法则用最浅显的语言描绘出来。这样的天才确实存在,但绝大多数人(当然包括我们)都不是。
说到这里,我们希望已经澄清了一些不应该出现在自己身上的光环,更希望能消除读者心中对物理的畏惧和憎恶。诚然,如果你想从事物理研究工作,且不是上述的那种天才(就和我们一样是个中人之资的普通人),那么很遗憾,你就不得不借助高深乏味的工具,并在一生中不断体会着“乏味——兴趣——乏味”的循环。但是,如果你只是想欣赏物理学的美,并享受它所带来的兴奋和愉悦,那你完全可以抛却过去曾经有过的不愉快(比如高中时期的习题和考卷),并尝试着用全新的方式重新拥抱物理。
如果你真的有此决心,那么手上的这本《爱因斯坦的望远镜:搜索暗物质和暗能量》绝对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本书的作者艾弗琳·盖茨作为一名活跃在科研第一线的宇宙学家,以她深厚的学术功底为基础,为我们讲述了有关引力透镜、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故事。随着作者充满感性和魅力的笔触,我们得以从完全不同的视角欣赏和享受物理学中最纯粹(因此也被误解为最枯燥)的分支——宇宙学和粒子物理学——所带来的冲击和震撼。在物理学的帮助下,身为地球上的普通人,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宇宙深邃的尽头,还可以探究隐藏在无尽夜空下神秘的天体,而这些认知又和比原子还要小很多倍的基本粒子研究联系在一起。所有这些激动人心的概念,都将在你阅读的过程中一一呈现。
《科学时报》 (2011-08-11 B2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