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旭 章丽鋆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1-6-7 9:26:37
选择字号:
从大学生到科技创新人才 中国航天一流人才怎么批量生产
 
院士也曾失败过
 
年过七旬的龙乐豪院士,现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国家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作为中国第一代航天人,既感受过成功的喜悦,也曾经历过失败的挫折。
 
1996年2月15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点火起飞后坠地,发生剧烈爆炸,星箭俱毁,并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后,龙乐豪虽然差点一夜白头,但他直面困难和挑战,带领研制团队卧薪尝胆,在挫折中奋起,换来了火箭的再次腾飞。14年后,龙乐豪谈起这次失败时说,“重要的是如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大限度地减少今后的失败或避免失败。”
 
“一个人的成长避免不了挫折,从失败中得到的东西远比成功更加深刻。”年近八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戚发轫也有过类似的经历。那是1994年,“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研制过程中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这次事故使戚发轫永生难忘,在此后的航天生涯中,他时刻提醒自己要把安全放到最重要的位置。
 
多年后,戚发轫在一次政协会议上说,“科学实验要经得起失败、宽容失败,我们现在最大的压力就在于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不允许失败哪有人敢创新?”
 
“航天事业是一个创新的行业,更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人力资源部副部长白燕强深有感触地说,“不能因为失败扼杀创新的灵魂,宽容是为了更好的创新。”
 
奖励发给一线骨干
 
多年来,航天科技集团注重对年轻人才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引导他们发挥所长,做到人岗相适。对那些科技苗子,鼓励他们沿着专业技术通道发展。比如,青年专家包为民在12所当过室主任、副所长,如果当所长也是很好人选。但组织上认为他在专业领域发展更好,就有意识地帮助他在技术上不断提高,结果他年仅40岁就担任某重点型号总设计师,45岁时就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集团内设置了较好的激励机制。为了鼓励技术创新,鼓励科技人才更好的发挥作用,专门设置了技术骨干津贴,从去年开始还设立“航天功勋奖”、“航天创新奖”、“航天奖”等多个奖项,这些奖都有意识地向一线科技人员倾斜,把有限的资源都集中在有成就的技术人才身上。
 
航天科技集团还十分重视科研条件建设,先后建成了7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30多个重点专业研发中心,航天科技每年投入近20亿元用于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还积极与30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成为年轻科技骨干成才成长的沃土,在攻克大批关键核心技术的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2003年以来,航天科技新增两院院士9人、国家级专家47人,高级顾问孙家栋院士2010年1月荣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军工航天科技首位获此殊荣的科技领军人物。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上一页 1 2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