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海燕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1-4-15 9:05:58
选择字号:
“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全面启动
 
“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全面启动仪式4月14日下午在清华学堂前举行。在百年校庆来临之际,该校历史最为悠久的建筑——清华学堂完成了大规模修缮,将成为“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的专用教学场所。
 
以该计划为载体,该校建立了清华学堂数学班、物理班、化学班、生命科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和钱学森力学班等6个班级,现已有290名优秀学生入选。
 
清华大学为此专设了“清华学堂首席教授”和“清华学堂项目主任”,聘请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获得者丘成桐,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希,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郑泉水等具有国际视野的一流学者分别担任数学班、物理班、化学班、生命科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和钱学森力学班首席教授。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表示,该计划基于两个核心理念:一是优势转化理念,即将综合性学科、前沿性科研、一流师资、国际交流、优质生源等多方面办学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势;二是领跑者理念,让优秀学生做“领跑者”,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各院系、各学科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而促进学校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附:朱邦芬院士发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
 
2009年6月清华大学推出了一项特殊的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 。这个计划属于教育部稍后推出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一部分,也被纳入中组部人才计划作为一个子项目。清华学堂在清华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100年以前诞生的、清华大学的前身就叫清华学堂。1909年批准筹建的游美肄业馆所建的第一个楼叫一院,也被叫做清华学堂。学校领导把这项人才培养项目冠名为清华学堂,把这个清华最早的楼给清华学堂6个班,作为他们的根据地,这表明了校领导的重视和远见,也表明全校从领导到教师对做好这件事的决心和信心。
 
作为“清华学堂物理班”的首席教授,今天我代表所有参与学堂计划的教师发言。我记得去年4月1日清华学堂物理班开班仪式,杨振宁先生讲,他寄希望于清华学堂物理班,并郑重相约,再过10年,所有当天在场的师生都再次相聚。我深深感到责任重大。我们的老前辈叶企孙先生在1929年清华大学理学院成立时写过一句话,“没有自然科学的民族,决不能在现代立脚得住!”今天我们似乎可以说,中国土地如果没有诞生一批水准接近诺贝尔奖的成果,中国决不是世界一流强国。我现在担任教育部物理学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比较了解全国各个高校的物理人才培养。我认为,如果中国将来出诺贝尔物理奖,很大可能要在全国约20个高校的学生中产生,而招生掐尖最厉害的清华和北大则责任更加重大!想到这里,我更加感到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如果我们不花心血、不竭尽全力地培养好我们的下一代,我们将是历史的罪人!
 
如何在当今条件下在中国的土地上培养出国际一流的人才?我认为,一流人才主要地不是在课堂上教出来的,大学和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成为一流人才精心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清华学堂班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好环境。所谓好的环境,我认为包括6个要素:即一批有志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优秀学生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激励和切磋;追求真理、发扬批判精神的学术氛围;世界一流的良师以及师生间经常的面对面的讨论以至辩论;因材施教、个性化的培养模式以及学生有主动学习和研究的空间;国际化、开放的环境和实质性的交流;学生安心学习研究教师安心教学研究的软硬件条件。另外我想澄清一点,清华学堂物理班不是大家心目中的“尖子班”。我们的因材施教不是对优秀学生“多教一点、教深一点、早教一点”,而是对最有潜力的学生“减负”,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去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这一方面需要我们创造尽量好的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环境,另一方面,也希望我们的同学在有仰望星空的闲暇的同时,更加自己push自己。切记你们国外一批同龄人一点不比你们笨,而且十分努力!前天在清华学堂化学班的开班仪式上,一位同学发言谈到,他去印度参加夏令营,看到印度同学讨论学问废寝忘食,一天只睡3小时,非常感动。我希望,经过大家努力,我们能够创造出这样一个好的环境,使清华学堂班成为清华物理系第一届毕业生王淦昌先生所说的那样,“清华学堂在我心目中实际上是清华天堂”。
 
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在这个场合,我想起陆游的两句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们中间有人拿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和图林奖,至少要二三十年,我想我可能等不到那一天。但是,我作为教师,寄希望那一天的来临!真到了那一天,希望大家记住今天!今天这个日子很好记,2011年4月14日14点。我前天问袁驷副校长,为什么选这个时候,有什么特殊意义。袁校长告诉我,这是“试一试”的意思。
 
希望我们的试验成功!谢谢。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