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根耀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1-18 8:54:55
选择字号:
叶根耀研究员:萦绕心中54年的辐射烟云
 
叶根耀
 
1922年12月,我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47年6月,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六年制本科毕业。毕业后,由学校保送至上海医学院,主攻内科心脏病专业。1956年,由中央卫生部选送至前苏联莫斯科学习医用同位素技术,后因工作需要于1957年10月调入军事医学科学院工作。
 
1960年,天津中国医科院血研所血液学专家宋少章教授调到二所任实验治疗和血液学研究室主任。他认为平时放射病人少,血液病和白血病等为开展临床放射病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由我任血液内科主任,宋教授每周来查房一次,同时组建了血液学实验室和血库,为诊治事故性急性放射病打下了临床基础。
 
1963年发生的安徽三里庵事故是我国最早的、病情严重、病人人数较多的放射事故。针对事故中的6例病人,放射医学研究所提出了抗生素加维生素的“106”方案,三?七医院提出了当时烧伤病房所采用的严格保护性隔离措施以及按病情需要输入血液和分离的白细胞、血小板及骨髓等措施。结果除两例肠型急性放射病人外,我们终于把其余4例病人从死神手中抢救过来,并总结出了一系列临床经验,写出14篇科学论文。1973年夏,我们对这4例病人进行了10年随访总结。
 
“文革”前和“文革”期间,我经常奉命出差去二机部或国防科工委下属的厂矿或核试验基地,1964年和1965年各参加了第一、二次核试验中分别为期6个月和3个月的临床应急保障任务。在基地医院培训干部,并观察了小剂量辐射对参试人员的影响。此外,我还去了西北、东北、上海、海南、重庆等地,调查研究与核辐射相关的工作,每次都在三个月以上。当时正处于红卫兵串联时期,没有卧铺票,有时连坐票都没有,我经常带着干粮、提着行李包,坐在厕所旁边的过道上。
 
1980年,在对上海某事故性急性放射病人的救治中,上海放射所在照后3个小时内应用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制的辐射防治药物Ⅰ号治疗病人。转入我所在的三?七医院后,我们又继续应用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制的另一辐射防治药Ⅱ号(中草药),在国内首次应用放射医学研究所吴祖泽教授研制的胎肝细胞进行移植获得成功,打破了国际上治疗“粒细胞缺乏性发热”病的惯例。后来本例治疗成果纳入“战时特种武器损伤卫勤保障特等奖”。
 
1990年,上海“6·25”事故发生后,我立即赶到上海参加救治, 对5例中至重度急性放射病人进行治疗,取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后来获得了全军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我个人也荣立二等功。
 
1998年,在荷兰鹿特丹举行的“急性放射病的诊断与治疗”国际研讨会上,我作了《中国急性放射病病人的远后效应观察》的大会报告,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好评。
 
2011年,军事医学科学院已经走过了60个春秋,而在我的人生历程中,54年与辐射病打交道的点点滴滴始终难以忘怀。新中国刚成立时,国家一穷二白,医疗条件非常落后,这些特殊的病例能够取得比较好的疗效十分不易,反映出我军“三防”医学研究取得的辉煌成果,其中包含着很多无名科研人员的艰辛汗水。
 
(叶根耀,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三0七医院专家组成员、研究员、主任医师,中央军委保健会诊专家。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科学时报》 (2011-11-18 A2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