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俊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0-25 8:08:14
选择字号:
科学史通识课程反思:当科学邂逅人文
 
科学史作为一门大学通识教育类课程,需要对学生产生持续的吸引力。只有将历史的内容与当下所关注的现实问题相结合,才能够增加科学史这门课程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科学时报 郝俊报道] 文理分科所带来的教育弊端,近年来持续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日前,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作为校友代表参加其高中母校的校庆典礼时直陈:“我是坚决反对文理分科的。”
 
在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已开始了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探索和尝试。根据《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2011年9月入学的普通高中学生将不再进行文理分科。
 
另一方面,提倡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结合的通识教育,也已在我国高校开展多年。通识教育应当在我国21世纪的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逐渐成为教育界共识。
 
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融合科学与人文?
 
“科学的内容,人文的视角”
 
“科学史课程,对于沟通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刘兵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文理分科的教育体制下,科学史作为连接文理学科的“桥梁”,其作用不容忽视。
 
上世纪80年代,清华大学率先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科学技术史选修课。1982年,由当时清华大学自然辩证法教研组编著的《科学技术史讲义》,被评价为国内最早出版、具有开创意义的一部科技通史。
 
此后,该课程发展为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科学技术史系列讲座”,并被列入清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以此为基础,根据多位授课教师的讲稿编写而成的《科学技术史二十一讲》于2006年出版,成为国内多所高校开设科学史通识教育课程的参考教材。
 
刘兵介绍,随着高校通识教育的深入和拓展,有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面向全校各个专业学生开设科学史课程。“科学的内容,人文的视角。”刘兵说,科学史天然具有交叉性,因此能够很好地沟通文理。
 
不管是理科生还是文科生,科学史课程都受到了学子们的欢迎。在清华,每学期都有200多名各专业学生选修这门科学史,由于教师限制等因素,每学期只开一门这样的课,每次课学生都选满,还有更多的学生选不上。用刘兵的话说,是“有些供不应求”。
 
选课学生中,有不少是受到自身兴趣的驱使而来。刘兵同时坦承,其中也会有一些学生,因为学制的安排和要求,“为了拿学分才选修这门课,可能并不一定感兴趣”。
 
对此,刘兵认为这恰恰是一个机会。通过科学史课程,能够让那些此前不感兴趣的同学,有一种真正的转变,以实现通识教育沟通文理的目标。
 
“更完整地理解科学”
 
区别于一般的公共课,清华所开设的科学史系列讲座,有专门的学术研究机构——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作为依托。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内的专门研究,为科学史教学提供了专业的基础。
 
因有多年的研究和教学积累,科学史课程目前已较为成熟。传统上,课程以讲授科学发展的历史主线中所包含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为主。作为通史,需要囊括古今中外各门学科。
 
由于西方科学对当今世界的深远影响,科学史课程也自然以西方科学为主。“但是,要讲到古代科学、讲到中国对近代科学的引进和发展等,就肯定会涉及非西方科学。”在刘兵看来,对科学进行长时段的全面透视,为学生看待科学的历史提供了“宽阔的视野”。
 
“作为大学通识课程,要从历史的视角、各个学科的相互关系出发,对科学进行更完整的理解。”刘兵说,只有这样,才能算作是有了 “良好的科学素养”,并使之成为一个人必备的知识背景。
 
2011年6月,在此前《科学技术史二十一讲》基础上修订完善而成的升级版——《新编科学技术史教程》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入选教育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据刘兵介绍,此版教材增加了更多的内容,力图科学史课程更具时代性和前沿性。
 
在历史中,关照当今科技社会
 
作为一门大学通识教育类课程,科学史需要对学生产生持续的吸引力。在刘兵看来,将历史的内容与当下所关注的现实问题相结合,能够增加科学史这门课程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一般认为,通过科学史的教学,能够让同学们理解科学发展、借鉴历史经验、普及科学精神、培养科学素质,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发展与当下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关系,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
 
“如果要满足这些目的,传统的科学史讲授内容就会有局限”。作为新版教材的编者之一,刘兵介绍,新增加“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相关内容,正是为了突破此种局限而作出的变化。
 
刘兵进一步解释说,作为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方面内容的专门学科,“科学技术与社会”近年来在国际上有很大发展。将其引入科学史教程,首先立足于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现实问题的视角”。
 
另一个目标在于,从历史的角度切入STS,探讨科学史与科学传播、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等诸多相关问题。“比如,当今热议的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应该如何理解?”刘兵说。
 
教材还尝试与科学史的前沿研究相结合。例如,在社会性别、地方性知识等视角下的科学技术史。
 
刘兵认为,在科学史通识课程中引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关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让未来的科学家、工程师培养起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
 
《科学时报》 (2011-10-25 B2 大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