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腾讯嘉宾访谈 发布时间:2010-5-17 14:32:27
选择字号:
中国现代草原科学奠基人
“草业袁隆平”任继周:中国草原面积缩小了品质变坏了
我们国家粮食情结太重 食物情结淡薄
 
【解说】整个访谈的过程,“以粮为纲”是任老提到的最多的词,这是中国自秦汉以来延续至今的农业发展结构,在他看来,也正是这种“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传统观念和单一的谷物农业系统的存在,带来了一系列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粮食安全问题。
 
任继周:你们年轻人不大知道,过去劳动的时候,我一个月50斤粮还挨饿,吃不饱,总是饥饿感,营养不平衡。几亿人口都拼命吃粮食,粮食怎么能够呢?现在多少呢,你们的口粮不会超过15斤。如果畜牧业发展了,牛奶、肉多了,吃口粮的量就下来了。现在城市的消费量多少呢?城市人口大概是每人每年78公斤。一个农村人口相当于三个城市人口的口粮消耗。城市化正在发展,减下一个农村人口可以养活三个城市人口。
 
城市人口吃的粮食为什么少了呢?吃肉、吃奶多了,副食多了。这哪里来的呢?饲料、牧草。如果饲料不解决,粮食是不会安全的。为什么呢?粮食够了,肉不够、奶不够也不行。“三鹿奶粉”事件怎么发生的?就是没有奶牛吃的优质牧草,才出那么大的乱子。如果说是粮食安全,那应该把畜产品纳入粮食安全的范围,自然家畜的饲料、饲草也要纳入计划,我们的粮食才安全。
 
现在实际上我们粮食不是不够吃,是饲料占了很大一部分,人吃的跟家畜的混合在一起了。这样不行,你费了很大劲,开了很多地,实际上大部分没用。耕地面积我们不过12%,草地面积比耕地面积大3倍,如果把草地也像耕地那么管起来,增加产能是多少食物?我们现在提出“食物当量”,就是粮、果、菜、牧草、饲料等折合成一个标准。按食物当量计算,草地农业系统比这个耕地农业系统多得多了。
 
我觉得我们国家现在的粮食安全,还不是食物安全。一说粮食安全就种粮食,不把动物生产放在粮食安全的规划之内,因此也就不把草地作为农田来管,就是管一个耕地,这是一个很大的危机。我一直为这件事呼吁,可是传统太深厚了,就是“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粮食情结太重,食物的情结淡薄,食物不就是粮食啊。我搞草地,草原生态研究所目的就在这里,要改变这个农业结构。现在看起来,不容易改,因为传统太深厚了。
 
从西安到兰州:坐了二十一天汽车
 
【解说】草业科学是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衍生而来,草业这个名词也是直到1984年由钱学森提出,才被广泛采用。而实际上,从上个世纪40年代,任继周就已经开始了中国草原生态的研究,是中国现代草原科学的奠基人之一。1948年,任继周从中央大学畜牧专业毕业,随后就被当时在兰州创办兽医学院的盛彤笙先生招致麾下,从此开始了长达60多年的草业科学的研究工作。
 
主持人:那你1950年去兰州的时候,那个时候目标就已经很明确了吗?
 
任继周:很明确,非常明确,我就是搞草的。我老师调我去的,盛彤笙老师向王栋老师要人,要他推荐一个人,王栋先生就把我推荐过去,问我愿不愿意去,我说我去呀,我很愿意。
 
主持人:那个时候你是带着妻儿一块去的吗?
 
任继周:一块去的,是很困难的,我从西安到兰州坐了二十一天汽车。车到处抛锚,特别上山下山,车老抛锚。后来兰州、西安两头都不知道我到哪去了。两方面都着急。盛先生在兰州打听,我岳母在西安打听,找汽车公司要人。后来,我写了一个短信,让过路汽车把信带到兰州给我发了,告诉盛院长,盛先生知道我困在什么地方,转告西安方面,大家就放心了。
 
主持人:您在路上都这么困难,那您对将要面临的一些事情都做好准备了吗?
 
任继周:思想有准备,这一路对我倒是非常好的学习教育。大家都知道西北很土,我从南京来,我从小上学都在长江流域。到西北以后就感觉到走这一路,二十一天,对我是一个大的磨炼。睡老乡的炕,坐在墙根底下等车,我对西北的黄土经过二十一天磨炼,不怕了,不仅不怕了,反而感觉挺亲切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