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的《关于编制200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指出,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将比上年增长5%左右。不用说,这是应对金融危机下严峻就业问题的手段。在不少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时候,让其中一部分继续留在学校深造,暂时把就业问题回避,等形势好转,再让他们就业,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但是求学时间延长,教育投资也会加大。现阶段,我国高校收费对普通百姓来说,本就不便宜。著名学者秦晖曾算出,供养一个大学生,以2004年的百姓平均纯收入作参考,城镇居民需4.2年纯收入,农民需要13.6年纯收入。旅美学者薛涌也曾指出,从支付能力看,中国现阶段大学支出是其他国家最高水平的3倍以上。硕士相对本科生来说,收费更高,大体在每年一万元左右,相当于本科生的两倍。以前,硕士培养有很多公费,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取消公费是一个大方向,公费名额越来越少。也就是说,硕士培养已变成一种个人教育投资行为。
虽然扩招可以暂时让一些人躲开就业的烦恼,但如果他们因教育投资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一旦他们走出学校,面临的就是很大的压力。
特别是,现在毕业生,包括硕士生,工作的薪酬并不乐观。中华英才网曾对2007年毕业生进行采样调研数据分析,发现硕士毕业生的薪酬不升反降,平均年薪比2006年下降了4967元。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了2007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六成硕士生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2000至3000元。这是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金融危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薪酬本就不理想。在就业前景不是很好的情况下,盲目地增加教育投入,就个人来说可能不算明智。
然而,在就业存在很大压力的情况下,硕士扩招,对于政府来说,是一个有效的手段。虽然读不读硕研完全属于个人选择,但政府决定扩招,无疑有很大的引导性。因为对就业难的学生来讲,他们对成本和以后的路可能考虑得不是太多,他们更多的看到的是眼下的机会,而且这个机会,是政府为他们提供的。更重要的,政府是将扩招作为一种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拿出的,是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手段,当然就是政府作为,政府理应担负相应的责任。
所以,对于金融危机下的硕士扩招,不能像以往扩招那样对待,而应充分考虑学生及其家庭的困难,加大政府投入,减轻他们的求学负担。本来,政府对高校学生的投入不够,就是屡受批评的问题,如今为了应对危机,政府又有那么大的投资计划,完全可以在扩招的学生身上多花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