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玉凯:小学生要学习繁体字吗 |
——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 |
黄山/图
据悉,在本届政协会议上,有20多位文艺界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引起小小波澜。对此,官方意见是:“请大家学习我们国家的语言文字法,我们国家有基本国策,就是要使用简化字,就是要推广普通话,这是一个基本要求。”这样说,除了有点讽刺的成分外,结论自然是没错的。
我也不赞成这提案的内容,甚至想建议,以后参加政协会议的人不一定让他们都带个提案。像这样水平的提案也肯提出来,有点搞笑,除了说明我们的民主空气真不错,也还能借此活跃一下大会气氛,别的意义就不大了。这样下去,我们会担心,早晚会有类似“天安门广场应该改为农贸市场”的提案出现。
产生低水平提案的原因,我想是提案者缺少专门知识。而要想负责地写出提案,专门知识是应该具备的;如果自己的知识不够,现炒现卖地准备一番也来得及。如果经过一番调研,什么提案都会趋向科学。仅仅从中国大陆孩子不认识繁体字这一现象出发,就建议恢复学生学写繁体字,如此轻率,是不知道学习写繁体字有多难。我不相信提案者是精通繁体字的。于是想起老舍先生的故事,他第一个孩子出生在济南,就给孩子取名舒济,繁体字的“济”很难写,让孩子受了不少苦;当他有了第二个孩子时就改了办法,取名舒乙,多简单。可见老舍先生的善良和可爱。我见到有的家长给孩子取名竟然用了武则天生造的字“曌”,真不可理解。
我们自古以来的中国人怕是没有一个人把中国的字全认识下来吧。如果把这个根本不算字的“曌”也统计上,中国的汉字有多少呢?《康熙字典》收录的汉字是4万多个。1994年出版的《中华字海》收入了87019个汉字,而已经通过专家鉴定的北京国安咨询设备公司的汉字字库,收入有出处的汉字91251个,据称是目前全国最全的字库。与之相对的是,国家在1988年公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选收了2500个常用字、1000个次常用字,总共只有3500字。据统计,《毛泽东选集》5卷本,使用的不同汉字也不超过2000多个。小学语文大纲规定学生应该认识的汉字是3000个,如果掌握了1800多个汉字,也就不算文盲了。新中国建国以后,国家有关部门决定推出简化汉字,从而简化学习汉字的程序,而用更多的时间学习现代文化知识。这是一个好主意。我们不知道,有很多简化汉字就是中国古代的俗字,其实也是古字,那些简写的多出于草书的楷化,就以本文中用过的简化字如:学、过、专、现、国、简、轻、农、门、应,都是草书的楷化,古人也这样写过的。简化汉字中只有少数是重造的字。我们不必认为简化的字就一定背叛了祖宗。建国初期那些汉字专家们为了研究简化字付出的努力是应该肯定的。
我知道,提案者并不是反对简化字,而是要让小学生重新认识学习繁体字,对此,我表示反对。这里还有一重理由,就是我们应该知道,中国的单字有固定的意思,但是认字多并不表示就文化水平高,更不表示运用文字的能力就强。中国的许多繁体字是死亡的字,也有许多是古人没有道理而随意创造的字,如:尴尬、旮旯之类。废除那些字,而只让一部分专家研究它就行了。那种学问就是汉字史范围了。一个读书人了解汉字发展史是非常有用的,但是不了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顶多是当了政协委员也不提那样的提案就是了。
还有一重意思应该说说,因为中国的单字,只有大量地组成词才更有应用的意义。例如小、人、文、化、学,在小学学会了,但是这不等于他就能够了解下列词的意义:小学、小人、人文、文化、文化学、人学、人化、小化、学文、学人、化学、化小、文人,要想真正弄清楚这些词的含义,大概应该有大学毕业学历了。而且也不是一个学科能够解决的。中国文字难学,即使我们这些过来人,也不能够忘记那些苦。至于港台地区的情况,我们并不一定要求他们跟我们一样,但是,他们的小学生也不过是学习那3000多个汉字中的繁体字,而不是90000多汉字。人类是生活第一,而不是文化第一,文化应该为生活服务。大陆的学生随着学习的需要,也会通过古代汉语、书法课,一点点地了解中国的繁体字,那并不妨碍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自由地使用汉字。
说到这里,就想起上一个世纪的五四时期,那些新文化开拓者的功劳。他们曾设想过中国文字的拉丁化,从那时起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对他们进行攻击和责难,而我们却全然不懂那些文化人的苦心。在文化建设中,有些意见在一个时期并不一定就能实施,只要方向明确就可以提出来加以讨论。比起他们这一代人,我们的委员并不缺少文化热情,而是缺少专门知识和认真精神。
(作者为河北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