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王莉萍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9-16 2:18:57
中国科大往事:帮我看一眼老北门
 
当有人嘱托你帮忙看一眼母校的大门时,怀旧感也油然而生,一扇古色古香的大门就在脑海中描绘出来了,这才堪配故人的问候。而我就受了一位朋友的嘱托,出差合肥时帮他看看母校——中国科大的老北门是否安然无恙。
 
“老北门”是中国科大现存的最老的大门。现在,它已经不算是一个大门,只是一道记忆之门。这座大门已经废弃不用几年了,因为大门外的43亩地已经属于中国科大,于是老北门外又建了一个校门。尽管作为大门的功能已被离自己不太远的“兄弟”取代,但老北门因为承载了中国科大人的集体记忆,而让那些即便离校多年的校友也牵肠挂肚。
 
中国科大具有古朴气质的景观也主要集中在这所大门的周边。它见证了中国科大下迁的重重困难、艰难崛起的经历,科大人不畏艰苦、追求卓越的品格。那位科大毕业的朋友其实问候的正是这个老北门。
 
1970年,中国科大南迁至合肥,师生们就是从这个水泥大门走进去的。门楣上,是水泥刻印的、第一任校长郭沫若题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名。“文革”之后招收的第一批学生应该也是从这个门进入的,据说当年门外列队欢迎新生,一派喜气。后来的学生喜欢出入这座大门,因为门外直通黄山路,那一路多是小摊小贩,还有一些小馆子,在中国科大的学习生活很苦闷,当年校园里没有太多的娱乐设施,黄山路是唯一 一个娱乐休闲的场所,学生们毕业聚会洒泪的地方也多是在这条街边星罗棋布的小饭馆中。因为这些特殊性,这个大门一度是几座校门中人流量最大、最为热闹的,而它也不负众望,承载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喜怒哀乐,将喧嚣融入时间的流转中。
 
其实,这座大门让我这个外人看了十分失望,如果没有知情人指点,我几乎没有发现它的存在。老北门甚至都不能被称作大门,这样一座简陋的水泥建筑即便做一个普通人家的院门都够不上宏大、华丽。不过,当年风光时,北门旁还有一株茂盛的紫藤依傍,真个是藤枝缠绕、古朴典雅,一到春日便紫气烟蕴,平添几多妩媚,于是,老北门还是当年中国科大的一角浪漫地。
 
在校园规划时也曾经有过将这座大门拆除的动议,但是在全校师生和校友们的力挺下,这座大门最终没有被拆除,而是被赋予了中国科大历史见证者的内涵,静静地立在原有的位置上继续充当记忆的视觉展现。
 
老北门尽管不合时宜,但是却和中国科大整体的氛围相得益彰。中国科大后来建的几所大门都很简洁,也分不出哪个是正门、哪个居次位。在为老北门外扩进来的园区设计新大门时,设计单位也很花心思地设计了一套有几根大理石柱结构、颇具现代时尚的气派大门,人人都说好,但是在学校讨论时被“省”下去了。原因是好看归好看,花钱也很容易,但是要花在刀口上很不简单,关键是大学的钱要尽可能地用在教学资源配置上,至于一个大门,结实大方就好。确实,无论老生还是新生,都难以在记忆中准确描绘出每天出入的这几所大门的真实面貌。
 
“老北门还在。”当我给朋友带回这个消息时,他点点头,只说了两个字:“嗯,好!”
 
《科学时报》 (2008-9-16 国内)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