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张敬伟 来源: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08-11-23 9:35:17
张敬伟:北大自主招生政策实在太可笑
 
11月20日,北大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明利就北大2009年的自主招生政策进行了解读说明。他特别指出,2009年北大自主招生将不招收生活中不孝敬父母的学生。与此同时,北京考生原则加30分,刘明利解释,这是从不同填报方式的风险度和特点考虑的。 (11月21日《京华时报》)
 
因为是北大,所以其招生简章极具公共效应。无他,中国第一名校的名头摆在那儿。但是看了2009年的北大招生简章,除了一贯的公共效应外,还有让人莞尔的公共“笑应”。
 
第一可笑的是“不招收生活中不孝敬父母的学生”。这样的伦理条款纳入北大招生简章,看似道德关怀,实则是难以操作。学生报考,孝不孝顺,如何评价?高中毕业生还是未能挣脱家长监护链的孩子,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其人生还处于家长和老师的关爱呵护中,高中生根本就没有反哺父母的社会能力。
 
在此情势下,评价高中生是否孝顺不仅是个伪命题也极其荒唐。因为招生者没有可资验证考生是否孝顺的信息管道,每个家长和老师都不可能说自己的孩子和学生不孝顺。招生部门也很难就是否孝顺的命题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即使做了,也是浪费时间成本。
 
连北大自己都感觉到了“孝敬”指标的荒谬,因而将推荐优秀中学生的“十六字方针”中的“孝敬父母”改成了“心系天下”。更可笑的是,北大“孝敬”指标的出发点竟然源于古训“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我看来,这句话更是似是而非,爱因斯坦、陈景润等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还不是照样成为天下闻名的科学家、数学家?何况,“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文意内涵和孝不孝顺也没有多少关系。
 
第二可笑的是“不鼓励往届生报考”。既然国家允许往届生报考大学,既然“北大不会因为优秀青年学子的复读身份而将其拒之门外”(北大招生办主任语),北大又何来对往届生的“不鼓励”?这样的说法会造成往届生权利的被侵凌,也会导致北大面临着更多的招生争议。
 
第三可笑的是“北京考生原则上加30分”。加分不公平是个老话题,北大明确给予北京考生30分的特权,则使这个老话题平添了许多新讽刺。北大不是北京人的北大,而是全国的北大。北大给予北京考生特权,无论什么理由,都使北大的人文精神和学术品牌造成了损害。公众不是不明白这种地域性加分的惯性流弊,而是对北大有一种特殊的人文期待,期待北大以沉勇的决心打破这一惯性的不公平。既然是自主招生,北大就要昭示出自己的个性禀赋来。须知,北大是现代“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在公民社会的语境下,北大应该彰显出二次启蒙的平权急先锋作用来,而不是因循世故,以煌煌盛名制造让人心意难平的招生不公。
 
北大凝聚了国人太多的期待和理想,国人将北大看作自己的眼睛,期冀她永远的透明澄澈,不希望她有阴翳和微瑕。北大2009年招生简章中存在的问题在我看来不是微瑕而是硬伤,带来公共“笑应”也就难免。不过,这样的“笑”却并非愉悦开怀的笑,而是无奈苦涩的笑。
 
(作者系媒体资深评论员)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