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麦芽 来源:中国日报 发布时间:2008-11-21 10:33:44
科学家想用物理学原理帮奥巴马走出传统误区

超人版奥巴马海报出现在美国街头 

“奥巴马需要学习四节物理课”
 
人们都希望美国总统能够搞清楚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区别,或者弄明白金融危机是如何爆发的。然而,在当今这样一个高科技的时代里,很多重要的问题都与物理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而非经济学。基于此,美国物理学家、《未来总统的物理学》一书的作者理查德·马勒近日表示,他为美国新当选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准备了四节物理课,用物理学原理诠释目前美国面临的几个关键议题,进而帮助他走出传统误区。
 
第一课 恐怖主义
 
传统思维:
 
核攻击是恐怖分子对我们构成的最大威胁。
 
科学原理:
 
首先,制造出一枚原子弹绝非易事。既然如此,那么制造一个脏弹如何?脏弹的结构与普通爆炸装置一样简单,很容易制造。相比于小型核武器,脏弹所具有的现实威胁其实更大,因为它体积小、方便随身携带。但其实,脏弹的威力被人们夸大了。在现实中,脏弹只能造成很少的即刻伤亡,因为放射性物质的扩散量在爆炸后会迅速降低,低于导致放射性疾病的下限。数据显示,脏弹爆炸后并不能让致癌率显著增加。或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基地组织曾指示芝加哥黑帮分子帕迪利亚放弃制造脏弹,并告诉他用天然气炸掉大楼,这样造成更多人员伤亡的几率会更高。令人恐怖的是,基地组织似乎比很多政治家更加了解这个事实。
 
奥巴马需要掌握的要领:
 
很多人最担心的莫过于恐怖分子的核攻击,但正如“9·11”事件展示给世人的那样,用直接购买来的炸弹——如喷气燃料和汽油——从事大规模杀伤性活动,这对恐怖分子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
 
第二课 能源
 
传统思维:
 
我们对石油的依赖很严重。要想摆脱这种状况,我们要学会开发利用其他形式的能源,比如氢能和高科技电池等。
 
科学原理:
 
其实,氢能并不是一种能源形式,因为我们不是从岩石中将它开采出来的,而是必须用电解或者从天然气中分离的方法来生产氢能。也就是说,氢能只是转移能源的一种途径,其本身并不是一种能源。
 
那么高质量的电池如何呢?比如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中广泛使用的那种。与同等重量的汽油相比,这些电池所含的能量只有其1%那么多。有人会说,你可以对它们进行充电,而且费不了多少钱,但目前的电池通常在充电1000次之后就报废了。如果再将替换的费用计算在内的话,那么电池的单价毫无疑问比汽油昂贵多了。
 
奥巴马需要掌握的要领:
 
廉价而清洁能源的最大来源就是不使用能源,而且节约也并没有那么困难。告诉人们将空调设置成他们喜欢的任意温度,但只要保证房间隔热性能良好就足够了。
 
第三课 原子能
 
传统思维:
 
只有我们能够想出办法来处理掉可怕的核废物,核能才能真正为人类所利用。
 
科学原理:
 
美国政府对核泄漏的允许范围做了严格的限定,甚至到了荒谬的程度。比如,政府对内华达州丝兰山的核废料处理工厂做了以下要求:保证住在下游的居民以及把下游河水作为生活用水的所有人每年因核泄漏而接触的辐射量不能超过15毫雷姆。而一个人平均每年从自然界以及在医院接受治疗过程中所接触的辐射量约有350毫雷姆。
 
有人说,核废物在300年后的辐射性比作为原料的铀还要强100倍。这是事实,但听起来也并没有那么可怕。如果核废料被存储在地下,并且其中1/10有泄漏的可能,其危险指数与我们一开始便没有将铀开采出来而面临的潜在辐射危险是一样的。
 
奥巴马需要掌握的要领:
 
政治家往往认为核废料从本质上来讲是技术性的,但科学家和工程师却认为这是一个政治问题。奥巴马先生,你需要向民众解释清楚这些数据,告诉他们核废料保存问题实际上已经解决了。
 
第四课 太空探索
 
传统思维:
 
把人类送往太空是不可或缺的。宇航员修复哈勃空间望远镜为美国节约了数亿美元,他们在阿波罗探月任务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原理:
 
载人航天飞行或许是人类在太空探索领域里的一大进步,但不要自欺欺人地认为,是人类到太空中去这个事实本身帮助科学进步。迄今为止,人类在这个领域里取得的最伟大的科学成就莫过于向太阳系重要行星派遣无人飞行探测器和测量宇宙的遥控设备的应用。我们最重要的太空科学知识都来自机器人。当NASA大谈需要人类宇航员时,大多数科学家都对此不屑一顾。当NASA在载人航天飞机和相对便宜的无人运载火箭之间选择前者时,大量的任务不得不搁置起来。
 
奥巴马需要掌握的要领:
 
向公众解释,把人送往太空不但是非常危险的事,而且通常情况下只能让科学进步减速。如果公众就是想要冒险,那么让他们明白,冒险本身才是把人送往太空的真正目的,而不是为了什么科学进步。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