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郭英剑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11-11 1:24:11
科学时报:奥巴马为何在美国大学备受追捧
 
美国时间2008年11月4日,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出炉,非洲裔政治家、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成为第44届美国总统。在这场创造了美国历史、引起全球关注的美国总统大选中,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奥巴马吸引了无数的大学师生,他们不仅站出来为他投上一票,而且为他的获胜欢呼雀跃。我们不禁要问——奥巴马为何在美国大学备受追捧?

奥巴马在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击败竞争对手麦凯恩,成为美国首位黑人总统。 

11月4日晚的美国,无疑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2008的美国总统大选,一场对对阵双方来说,无论谁赢得胜利,都将创造美国历史的一次角逐。最终,年仅47岁、来自伊利诺伊州的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创造了历史,成为美国第一位非洲裔总统。
 
奥巴马的竞选总部设在位于美国中部的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市,据报道,在其所在地的格兰特公园内外,当晚聚集了大约25万名选民,而在整个芝加哥市,大约有100万人在街头巷尾亲眼目睹和印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而且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场面颇为壮观。
 
选举之夜,美国大学的狂欢夜
 
若借用哈佛大学11月4日一则新闻报道中的两句话,完全可以看出所有美国大学的师生对此次选举的反应,以及对奥巴马的鼎力支持。这两句话是,“校园里的所有学生都在关注着此刻(的选举)”,“在法学院,就像在哈佛整个校园一样,大部分学生已经明确地支持奥巴马阵营了”。应该说,这两句话再贴切不过地反映了美国大学之中的“民意”和“民情”。
 
在美国,从东部的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到南部的弗吉尼亚大学,再到西北部的华盛顿大学,大批学生在校园的中心地带或者室内、酒馆聚集,焦急地等待着媒体传来最新的消息。选举结果在一点点被报道出来,无数的学生全都处于激动、兴奋、狂热之中。在这样一个难忘的夜晚,他们不停地尖叫、欢呼,很多时候都在齐声高呼“奥巴马”,使“奥巴马”的名字响彻校园的上空。
 
美国东部时间晚上11点左右,美国各大媒体如CNN、NBC等都在第一时间爆出,据初步估算,奥巴马已经赢得大选,将成为美国下一任总统。当此消息刚刚在大屏幕上显现,就在那一瞬间,无论是在芝加哥的格兰特公园,还是在美国的各大学,人群沸腾了!广场上扩音器中传出的洪大的电视主持人的解说声音,即刻就消失在了震耳欲聋的“奥巴马”之声中。人们在高呼:“奥巴马当选总统啦!”很多人难掩激动的心情,热泪盈眶。不久,人群中开始振臂高呼奥巴马的竞选口号:“是的,我们能为美国带来变革!”过了一会儿,人们又齐声呐喊:“是的,选举结果就已经是我们所带来的变革了!”在华盛顿大学,聚集的人群中有人用小号吹响了美国国歌,一些人也开始唱起了美国国歌。不需要亲身经历,只要在网上或是通过电视转播看过选举之夜,此情此景都会令人难忘。
 
据报道,哈佛的师生极为关注今年的选举,激动地聚集在一起观看选举的有关直播报道,他们不仅对自己的校友奥巴马的胜利充满期待,更为美国政治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雀跃。当天晚上,哈佛纪念大厅的地下酒店被“哈佛黑人学生联谊会”与“黑人法律预科协会”两家组织所预订。所以到晚上时,很多学生就跑到了校外。
 
在哈佛的肯尼迪学院,学生、教职工欢聚在一起观看大屏幕上CNN的有关直播报道。每当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拿下一个州时,就会引发一片欢呼声、尖叫声。哈佛学院的院长伊夫林·哈蒙茨等院领导还到新生宿舍楼里,看望连夜举办晚会的新生们。在哈佛法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院长办公室还举办了一个不分党派的选举聚会。法学院一年级新生阿兰娜·格里尔说:“这真是激动人心的时刻。我早就希望参与其中,希望将来能够告诉我的孙子孙女们,当变革来临的时候,我就身在其中。”
 
在其他大学,情形大体一样。在校园欢庆之后,学生们感到意犹未尽。成百上千名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冲到费城市中心继续狂欢。同样,华盛顿大学的学生跑到西雅图的国际区与当地的人们一起尽情庆贺。
 
实际上,在选举之前哈佛的校刊曾作过一次选举调查,结果显示大约80%的哈佛学生会投奥巴马的票。这充分证明了奥巴马在大学之中旺盛的人气。
 
他是美国少数族裔的
 
杰出代表
 
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于1961年8月4日出生于夏威夷的火奴鲁鲁。其父生于肯尼亚,因获得奖学金得以到美国留学。奥巴马的父亲在他两岁的时候与其母亲分居,后来两人离婚。奥巴马随再婚的母亲来到了雅加达,并在此上学。大约在他10岁的时候,奥巴马返回夏威夷,与他的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中学毕业后,奥巴马在位于洛杉矶的西方学院上了两年学,然后转到了哥伦比亚大学,于1983年获得政治学学位。踏足纽约一家商业国际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于1985年移居芝加哥。1988年,他入读哈佛大学法学院,1991年以优等生的荣誉称号毕业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从哈佛毕业之后,奥巴马返回芝加哥,做了一名律师,同时还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书。1996年,他当选为民主党伊利诺伊州参议院的参议员。2000年竞选美国众议院的众议员以失败而告终。但他在2004年于波士顿召开的、提名约翰·克里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主题演讲,可谓一鸣惊人,让人们记住了这位口才极佳的后起之秀。2004年11月,他在参选美国参议员中,以获得70%选民支持的绝对优势击败对手,成为美国参议院战后重建以来的第三位非洲裔参议员。
 
2007年2月,奥巴马宣布参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经过与希拉里的马拉松式的激烈角逐,2008年6月3日成为民主党正式的总统候选人。他将于2009年1月20日宣誓就任美国总统。
 
他是创造了哥大、
 
哈佛历史的毕业生
 
奥巴马不仅创造了美国历史,也为他的两所母校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争得了无尚的荣光,同样在其母校创造了历史。
 
奥巴马于1981~1983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他的当选,使他成为了哥大历史上第一位出任美国总统的毕业生。哥大校长李·博林格尔说,“我们非常骄傲地注意到,巴拉克·奥巴马不仅会成为美国第一位非洲裔美国人总统,而且还是成为美国总统的第一位哥大毕业生。”
 
作为“盛产美国总统”的哈佛大学,奥巴马的当选,使他成为哈佛历史上第八位美国总统,也是哈佛法学院在127年之后培养出的第二位总统。
 
实际上,奥巴马在读书期间就表现突出,崭露头角,甚至也创造过前人所没有的历史。奥巴马到哈佛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时年27岁,其间,于1990年被选为《哈佛法律评论》的总编,这是该杂志103年历史上首位非洲裔美国人担当此职位。
 
在读书期间,奥巴马并不善于言谈。他的同学回忆说,奥巴马当时从不过分去谈个人的背景,但他的个性与才能还是获得了师生的广泛认同。
 
当他刚刚入学不久,他来到劳伦斯·特莱布教授的办公室门前,请求做他的研究助理。这位大牌教授从不雇请一年级的博士生做助理,但被奥巴马的聪明才智与睿智成熟所打动,当即决定录用他为自己的助理。后来,奥巴马选了特莱布教授的宪法课。特莱布教授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在奥巴马之前,他教过4000名学生,在奥巴马之后,他教过另外4000名学生,但没有人像奥巴马那样给他留下如此之深的印象。
 
在奥巴马成为当选总统之后,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伊琳娜·卡根教授说:“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哈佛法学院全体师生为我们的校友——1991年毕业的奥巴马——当选总统感到骄傲。我们感到很荣幸,在他的生命中,哈佛法学院成为了其中的一部分,我们期待着他在未来能够继续挖掘他非凡的才能,而这种才能在他还是个学生的时候,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就都已经看到了。”
 
他是充满魅力、
 
誓言变革的政治家
 
应该说,谁都承认,奥巴马是一位充满个人魅力的政治家。但作为政治家,47岁的他还显得太年轻。然而,美国的现实促使他成为了改写美国200多年历史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共和党布什政府执政美国的8年,从当初的“9·11”到之后的伊拉克、阿富汗、伊朗问题,以及经济上的金融海啸,可谓多事之8年。
 
从2007年2月宣布开始竞选之初,奥巴马就抓住了美国人求变的心理与现实的需要,果断地提出了“变革”的口号,并把口号从“我们需要变革”喊到“我们能够变革”,一直到最后获胜时的“我们已经带来了变革”,这些口号不仅深入人心,而且深得人心。
 
事实上,奥巴马不是在这次竞选中才拿出了“变革”这一法宝。早在2004年7月27日波士顿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演讲中,他就已经明确提出了这一思想。他在那次演讲中说:在这次选举中,我们要重申我们的价值观和责任,秉持它们去对抗艰难时局;并留心我们怎样才能继承先辈的遗产,实现对子孙的承诺。“说到底,这才是这次选举的意义:我们是投入愤世嫉俗的政治还是参与满怀希望的政治?其实,希望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最好礼物,是这个民族的基石,是坚信不曾见到的前景,是坚信明天会更好……我相信当我们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时,我们能作出正确的抉择,并迎接我们面临的挑战。”
 
奥巴马的思想是一以贯之的。美国东部时间11月4日晚12时,奥巴马在大选获胜后,在芝加哥格兰特公园面对25万支持者发表了演讲。他说:“如果有人对‘美国是一个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的地方’持怀疑态度,如果有人仍然质疑在我们的时代,我们开国元勋的梦想是否还依旧存在着,如果有人依然质疑我们民主的强大的威力,那么,今晚(的选举结果),无疑就是给你的最好答案。”接着他说,我们等待了许久,“但就在今晚,由于我们就在今天所做的这一切,在选举中所做的这一切,就在此时此刻,对于美国而言,变革已经到来了”。
 
就此看来,奥巴马恰逢其时、时逢其人。历史,就这样选择了年轻有为的奥巴马。
 
(作者:郭英剑,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科学时报》 (2008-11-11 B3 国际)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